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看图回答问题

               

              国际联盟开幕大会     洛迦诺会议签约现场  《非战公约》签约仪式

              (1)   材料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共同问题?



              (2)   怎样看待他们所推动的“和平事业”?

            • 2.

              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初,北方有两个强大的民族政权,即突厥和吐谷浑。其时隋政权有一定的威胁,时常侵犯隋境……隋文帝主要是对府兵制度进行了改革,要点是改革府兵的组织系统和兵役制度两个方面。当府兵者除保留军籍外,还同其家属编入州县户籍,与民户一样申请土地。平时生产,每年轮番到京城担任守卫,战时打仗。府兵家属不再跟随府兵调动而流寓无定,这样,“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张华腾、张先昌《中华上下五千年》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度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洛迦诺会议上,英国首相奥斯汀·张伯伦宣称:“大不列颠对这一问题恰恰是极为重视的……如果德国不是同时加入国际联盟,缔结公约就无从谈起。”

              ——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外交史》

              材料二 法国在洛迦诺会议上,坚持援引《国际联盟盟约》第十五、十六条:“如果德国进攻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不论国际联盟能否认定德国为侵略,法国都可进行干涉……法国在洛迦诺公约中同意保西不保东实出无奈,非为引德东进。”

              ——阿贝农《和平大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法国在洛迦诺会议上对德政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在洛迦诺公约中“同意保西不保东”的主要影响。



              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撒切尔夫人上台时……英国的通胀一度高达21%……她遵循货币主义原则,通过货币的紧缩政策采控制通胀。这实际上是一种紧缩性的需求管理,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失业率从10%上升到大概12%……撒切尔夫人在哈耶克自由市场的理论指导下,还采取了一系列供给方面的措施:私有化,减税,放松管制以鼓励竞争……她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1979年,英国居民持股比例占7%,但是到了1987年,这一比例则上升到20%……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大力减税以刺激经济活力。她将高收入的边际税率从80%降到50%,将低收入的税率也从33%降到了30%。

              这样,到了1982年初,英国经济衰退开始触底,通胀也降到了8%左右。英国的经济随后进入一段久违的良好发展期:GDP增速达到5%左右,通胀则进一步降到了4%左右。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撒切尔夫人下台的前夕。因此有人评价,是撒切尔夫人挽救了英国经济。

              ——摘编自戴险峰《重读撒切尔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夫人调整经济运作机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夫人整顿经济的主要影响。

            •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9年列宁提出“和平共处”思想,认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是完全可能的,这成为苏俄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利用1922年参加热那亚国际会议的大好时机,苏俄代表团积极推动苏德签订了《拉巴洛条约》。条约就苏德两国以最惠国原则发展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等问题作了一系列规定。条约签订后,波兰及小协约国纷纷向苏俄靠近,到1925年底,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的各种条约和协定达40多个。同时,这也是德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在国际上第一次被人放在平等地位上进行政治对话。到1922年底,德国对苏俄的出口额增加了一倍多,来自苏俄的进口额增加了十三倍以上。

              ——摘编自孙祥秀《苏德<拉巴洛条约>简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积极推动《拉巴洛条约》签订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拉巴洛条约》签订的意义。

            •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及其国际联盟,没有孕育一种以承诺和合作为基础的规范标准,没有通过正常的国家间的沟通来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关系,没有建立一种利益共享的国际安全机制,结果导致法西斯国家对“体系”的挑战。由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造成了空前浩劫。人们永远不会、也不应该忘记。

              在这场持续多年、涉及当时大部分国家的全球性大厮杀中,军民伤亡、军费消耗、物资损失和精神创伤难以用数字计算。但是,在诅咒这场令人发指的大灾难大破坏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以反法西斯力量的最后胜利而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打乱了旧的世界秩序,冲击了腐朽落后势力,开辟了国际性社会进步的新道路,对世界军事史和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而又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人类社会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动乱走向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曹胜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人类社会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动乱走向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 5.

              《凡尔赛和约》使德国失去了全部海外殖民地,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65%的铁矿和45%的煤矿,严格限制德国的军备,还要付出巨额赔款。这使德国人民置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三省,接着在1932年1月28日,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但英美对此采取姑息和纵容的政策,日美达成秘密谅解,美国不与闻“满洲事变”。大大鼓励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扩大到华北。

              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发动叛乱,反对由西班牙联合人民阵线组成的西班牙共和国。德意法西斯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从海、陆、空派兵直接参战。英法却导演了一幕“不干涉”丑剧,妄图让德意武装干涉“成为德国领导的反布尔什维克十字军进军的第一个战役”,正是在1936年10月25日,德意法西斯结成了联盟,形成“柏林—罗马轴心”。同年11月25日,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三个法西斯联手。

              ——摘编自沈永兴《二战起因及东京审判的新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法西斯势力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我们的启示。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9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和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一些国际机构根据行业需要建立起来,如国家电讯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由于一战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各国政治家也都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联建立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联的性质。


              材料二:

              序言 

              缔约各国为促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第十一条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国际联盟盟约》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联确立了哪些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的倡导者美国最终没有参加国联的原因。

            • 7.

              国际联盟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国际组织发展的成果,是20世纪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和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各国之间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人类社会互相依存程度不断加深。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国际机构根据行业需要建立起来,如国际电讯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这些机构拥有监督国家个别行政部门的权力。到1914年,此类国际机构已有30多个,范围涉及宗教、科学、文学、体育、议会等各方面。但这些国际组织的工作仅限于行政事务方面,并不具有制止各国战争的政治约束力。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际联盟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1933年2月24日,国联特别大会通过最后决议……表示如果日本拒绝国联的决议,不从侵略地撤军,54个国家将与日本绝交。……最终由于各自的实际利益而未实行。日本的侵略行动未能制止,国联令人失望。各国认为中国的利益不能得到国联的保障,其他国家也只有发展军事以图自保。

              ——摘编自网易历史频道《国际联盟与九一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联未能制止日本侵略行动的原因及后果。 

            • 8.

              材料 一战后,德国战败,它对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威胁结束,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的唯一强国,此时,英国均势政策的特征表现为“扶德抑法”,出现了对德国“绥靖”的端倪。30年代后,法西斯势力在德国崛起,希特勒玩弄手腕,把自己装扮成和平主义者。1935年德国宣布重整军备,1936年进军莱茵区,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和《洛加诺公约》,国力迅速提高。英国的绥靖政策变“扶德抑法”为如何对付德国,到1937年,一整套有别于以往绥靖政策的绥靖政策形成,它以向德国妥协为中心,以维护欧洲和平现状为目标。张伯伦奉行的绥靖政策是一种“同时运用警棍和胡萝卜”的双层政策,大刀阔斧重整军备,同时对德国持妥协和姑息的态度。以做交易的手法,满足德国的部分利益来和德国进行外交周旋,这种状况延续的结果就是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的签订。1939年9月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绥靖政策以失败而告终。

                                                                                                                                                                                   ——王宇博《评析英国绥靖政策》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绥靖政策的变化及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英国的绥靖政策。

            • 9. 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战后不愿在威尔逊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中领头,这往往被归因于美国的主张在巴黎和会上被欧洲丢弃后产生的蒙受政治欺骗的感受。但是,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所谓“孤立主义”在对外交谈判的疑虑之外有其更深刻的根源。
              --[挪]文安立《全球冷战》
              材料二
              美国的冷战世界观主要源于其对大萧条做出的反应,其冷战战略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日本在1941年的进攻佐证了美国人的这样一种观念,即干涉主义和全球改革对美国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美国想重新获得安全感,则“恶魔”就必须被消灭干净。
              --[挪]文安立《全球冷战》
              (1)材料一中威尔逊提议建立的国际组织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实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现实和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眼中的“恶魔”指的是哪些政治势力?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二战前后对外政策的变化。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是一种非常不完美的产物,因为这种和平并不着眼于未来。而且不是出于人道精神而是出于对纯粹物质利益的理性考虑而产生。--茨威格《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众对威尔逊如此狂热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的“和平”为什么是“不完全的和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