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后,历史学家出身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真正的正义与持久的和平计划:公开的和平条约取代秘密外交;裁减军备,只需满足保卫国家安全;民族自决,清晰的民族主义愿望都能得到最大满足。他将一战描述为一场人民战争,旨在反对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捍卫自由和民主。他受到许多欧洲人的热情欢迎。
              然而,威尔逊很快发现,巴黎和会上其他国家都被更现实的动机驱使。战前的密约不能完全忽视,即使它与民族自决相抵触;国家利益同样使会上的讨价还价变得更加复杂;英国首相的选举承诺是让德国为战争买单;法国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安全;德国未被邀请参会,而俄国因为内战也不能参会。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总统和平计划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威尔逊总统和平计划遭遇困境的现实因素。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劳合•乔治和乔治•克里蒙梭实际上一起控制着整个世界。他们坐在巴黎,决定着哪些国家将存在,哪些将不存在,将创造哪些新的国家,它们的边界应如何划分,谁将统治它们,以及中东和世界其他地区在战胜国之间应如何分配。他们还决定如何对俄罗斯进行军事干涉,从中国榨取经济特权。100年之后,将不会再有能够行使类似权力的政治家小集团;任何这样的集团将不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邓小平、中曾根、英迪拉•甘地、叶利钦、霍梅尼和苏哈托的继承者将对抗里根、撒切尔夫人、密特朗和科尔的继承者。西方主宰天下的时代正在终结。
              一一摘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l)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美实现控制世界的主要条件。从维护公平正义和世界和平的角度来看,应该从巴黎和会中汲取哪些深刻教训?
              (2)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西方主宰天下的时代正在终结”的观点。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象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引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政策的区别,并分别指出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
            • 4.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中等国都根据自己的利益提出了在远东应该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模式,……各国对远东新秩序的追求构成各国外交活动活动展开的基本背景。但不幸的是,一战后美日中等国试图建立的远东新秩序彼此相互冲突,无法协调,最终导致30年代的危机与混乱。
              --王立新《入江昭与美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利益”是什么?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远东地区“30年代的危机与混乱”的表现,并分析其后果。
            • 5. 材料一  法国将重要工业区阿尔萨斯(贝尔福地区除外)和洛林东部连同梅斯要塞割让给德国:法国向德国支付50亿法郎赔款,分3年付清;德军得以留驻法国,直至法赔款支付完毕为止,军费由法国承担。
              --《法兰克福和约》(法国与德意志帝国为结束普法战争而缔结的和约)材料二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即使处于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  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论二战后阿登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福和约》对法德关系的影响,并举例说叫。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登纳认为影响法德关系的原因,并结台所学评析阿登纳提出的处理法德关系的主张。
            • 6.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充满变革的历史,中国社会在变革中不断发展和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共和,礼仪渐减,一切官场仪仗,如衔牌等件,亦皆废置,不尚繁文。近见缙绅士庶人家,每至丧葬出殡,炫耀街衢,至今惯用前清某太夫人衔牌,及旗伞大锣,“肃静回避”“前清举人进士”“某科翰林”及“乐善好施”等牌,亦当衔牌之用,甚至皂隶贱役,亦且假袭官衔。道途见之,每每嗤鼻。此辈者,半皆欺饰庸愚耳目,假作炫耀之资耳。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1)依据材料一说明民国时期礼仪风俗变化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市开幕,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举行公开会议时,由美、苏、英、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担任主席,以示大国的团结。安理会被授予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应断定任何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或侵略行为之是否存在”,并推荐调停这些争端的方法。安全理事会由11个理事国组成,其中包括美、苏、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安理会关于一切事项的决议,应以非常任理事国的多数票和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之。
              --摘编自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2)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20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体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4)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新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变化的历史阶段,概括所分各阶段的特点。
              选择你所划分的任意一个阶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年代重大事件和政策
              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
              1950年8月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召开。
              1956年1月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召开,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承认大部分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957年3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50年代末到
              60年代前期
              在知识界中反对白专道路(注:“白专”指潜心科研,不跟风“左”倾思潮),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要求知识分子劳动化。
              1966年到
              1976年
              科技战线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世袭领地”和执行“修正主义路线”而受到批判,知识分子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科研工作停顿。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995年5月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7.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日本出兵山东。1917年1月,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时,提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请求,英国复函同意。1919年6月,巴黎和会满足了日本这一要求。
              --《山东问题的由来及解决》(1914-1922)
              材料二  在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再支持日本。《四国条约》签订后,在美英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中国收回,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20世纪世界外交资料汇编》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的由来。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 8.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种种条件都是由1919年巴黎和会确定下来的,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所承认的国家,所划定的国界,以及所达成的协议条款。在30年代那个时 候,无论是德国、意大利、日本或者苏联,它们一概不满意这些条件,它们是“修改主义”的国家或不满意的国家,德意日三国是要通过发动战争来改变事态的,大不列颠、法国和美国是满意的国家,都不指望通过改变条件去获得什么好处,不过,另一方面,它们对于那些条件都已失去信心,并且不情愿为了维护这些条件去冒打仗的危险。这些国家在1919年订立过一项条约,然而在十二年之后,它们不愿意实践了。那几个不满意的国家把巴黎和会上所承认的国家、所划定的边界和所达成的协议通通践踏了,而英法美国家却长时期并且尽可能地袖手旁观,不闻不问。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德国、意大利、日本不满意这些条件的原因。
              (2)说明大不列颠、法国和美国“不情愿为了维护这些条件去冒打仗的危险”而采取的对 策,并加以简要评价。
            • 9. 材料一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15日,日本以“维护远东和平”为名义,向德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即撤退在中国海上的军舰或解除武装,并在9月15目前将胶州湾无条件交给日本,以备将来交还中国。
              材料二  1919年1月,参加一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开会,商讨战后问题;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会议,向会议提交了山东等问题。
              (1)结合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对于战胜国中国所提出的合法要求,巴黎和会是怎样处理的? 最终的结局如何?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是要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一九一五年五月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一九一八年九月二十四日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和义务之条款。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材料二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能对英、法报太大的希望,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的支持。”……顾维钧果断地抛开一切中日密约,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感谢日本驱逐德国在山东的势力,但中国不能以“割让中国人民天赋之权利为报酬”,德国也没有将山东“转交他国之权”。
              (1)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山东问题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美国政府的态度。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二中顾维钧“理直气壮”的理由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心态?顾维钧从哪些方面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