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国家利益一向是政治人物孜孜以求的历史作为,下列历史人物对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作出贡献的是( )



                        ①秦始皇                  ②康熙帝                    ③毛泽东               ④邓小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

              近些年“穿越”是个热门词汇,下图是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剧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康熙御驾亲征,打败匈奴

              ②北京孔庙中悬挂着皇帝亲书的“万世师表”匾额   

              ③清军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

              ④皇帝下旨设立安西都护府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 3.

              唐太宗和康熙帝都是古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下列关于他们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开创了古代中国盛世局面       ②对中外交流都采取了开放的政策

              ③都采取了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措施④都通过战争维护国家主权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 4.

              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伦会盟”举行。该会盟的目的不包括

              A.接受喀尔喀蒙古和喇嘛的臣服
              B.政治上进一步孤立噶尔丹势力
              C.加强内外蒙古和中央政府联系
              D.防止俄军入侵尼布楚和雅克萨
            • 5. 下列对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正确的是(  )
              A.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B.唐太宗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开创了“开元盛世”
              C.康熙帝收回台海之后,设置台湾行省、巩固了祖国东南的海疆
              D.三人都是封建帝王,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了重大贡献
            • 6. 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四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一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雏,详细商榷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 7.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国家利益一向是政治人物孜孜以求的历史作为,下列历史人物对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作出贡献的是(    )

              ①秦始皇           ②康熙帝             ③毛泽东            ④邓小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8. 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判标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康熙
              材料二
              “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之时代矣。如是则中国民族必无汉唐之发展昌大而同化南方之种族也。及我民族同化力强固之后,虽一亡于蒙古,而蒙古为我所同化;再亡于满洲,而满洲亦为我所同化。其初能保存孳大此同化之力,不为北狄之侵凌夭折者,长城之功为不少也。”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熙帝不修长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处理与蒙古族关系、解决北方边疆问题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秦始皇修筑长城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孙中山作此评价的目的。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袭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二 “万历以后,赋敛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唾于燕京,宗社不守……”

                                                                      ——康熙《过金陵论》

                   后世亦有无大失德而损覆其家国者,如明之崇祯年间是也。皆由臣子背公徇私,外言路者变易非?淆乱可否,曾无实心体国之人,故至此耳。             ——康熙《讲筵绪论》

              材料三 杰出人物,只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个别外貌,却不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一般趋势: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有哪些?(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康熙帝在阐述什么问题?他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哪些?(不得照抄材料)。(6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杰出人物和他们所处时代的看法。(3分)

            • 1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部,南海。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 因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中国版图之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钱穆《秦汉史》

              材料二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坚固。……帝王治天下,自由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节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功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在开拓疆土方面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康熙帝在修筑长城问题上的看法,说明他的理由。

              (3)据材料一、二,分析从修长城这一问题上来看,康熙帝与秦始皇对待少数民族的策略上有何不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