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问题上,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作出了各自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中国历史家一向在褒贬品评人物,在临到秦始皇头上则觉得题材之大,牵涉之多,不容易随便处置。他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为什么黄仁宇认为对秦始皇的评价“不容易随意处置”,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说,八十年代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三件大事:一、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三、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三件大事”邓小平分别提出了哪些政策或方案。请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地位。

            • 2.

              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人物

              言论

              事件

              A

              秦始皇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

              康熙帝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平定噶尔丹叛乱

              C

              唐太宗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开创三省六部制

              D

              明太祖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建立内阁制度

              A.A
              B.B
              C.C
              D.D
            • 3. (19分)三百多年前,在地球的东西两端,几乎同时上演了一部长达数十年的政治悲喜剧,其主角就是中国清王朝的康熙皇帝和法国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皇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1654—1722年)十六岁的时候,便机智地通过玩“掼跤”游戏,将大权独揽、骄横跋扈的辅助大臣鳌拜革职囚禁,从此自己亲政。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他双管齐下,软硬兼施。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对于汉人所表露出的任何不满大打出手。康熙王朝曾发生两起历史上有名的文字狱,事主庄廷龙和戴名世一个被戮尸,一个被满门抄斩,全族弃市,株连致死者分别多达七十余人和数百人。为了巩固和加强专制统治,他在严申法纪,“讲法律以儆愚顽”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敦孝悌以重人伦”、“和乡党以息争讼”、“明礼让以厚风俗”。……为了巩固统治,康熙一朝还穷二十年之功,多次用兵,平定三藩,收取台湾,平定蒙古,平定西藏。

              材料二 路易十四(1638—1715年)在加强专制统治方面也有他的一套。他提出“朕即国家”,认为由臣民来决定一切是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惟有君主才有权思考和决策,其他人只不过是执行君主的命令而已。在思想统治方面,他只准信奉天主教,将冉森教和加尔文教作为异教加以扑灭。他还建立了一支欧洲最强大的常备军队,对外进行了一系列征服战争。靠着这些手段,路易十四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推到了极点,使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央集权制最强的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自《欧洲时报周末特刊》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康熙和路易十四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熙和路易十四加强君主专制时期两国国内背景的不同,并分析指出18-19世纪两国不同的发展走向。(11分)

            • 4.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是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太宗在总结他的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詄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中国通史全编》

              材料四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 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士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曾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地方管理上采纳了什么措施?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这项措施的?

              (2)材料二中,唐太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请概括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三点内容。

              (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

              (4)根据材料四,说明康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决策?

            • 5. (12分)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国家利益一向是政治人物孜孜以求的历史作为。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二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材料三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纠正、创新地发展了 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以上均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请回答:

              (1)如果将材料一的四位政治人物归为一类,则其最恰当的归类依据是什么?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以上类别(或视角)下,四位历史人物所作的历史贡献。(4分)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什么?(3分)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其思想核心是什么?(3分)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三: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抵御外侵,缔结条约;重农治河;兴修水利;亲征朔漠,善治蒙古;移天缩地,兴修园林;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阎崇年评康熙帝的功绩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为解决民族矛盾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3)综合以上材料,康熙帝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主要不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 7. 唐太宗和康熙帝统治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均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这 跟统治者采取有效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初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东突厥部众约 10 万人归附唐朝。贞观四年, 就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 朝廷内部出现争议。)……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汨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吾民,永控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 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 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直将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以空虚之地,使为中国屏蔽,策之善者也。”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 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 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 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写的《溥仁寺碑文》中说:“柔远能迩,自古难之。我朝祖功 宗德,远服要荒;深仁厚泽,沦及骨髓。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
              矣”。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碑文辑》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请概括指出唐朝大臣在处置东突厥问题上的不同主张。并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最终是如何处理东突厥问题的?
              (2)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在处理边境少数民族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并结合所学知 识以史实说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管辖是如何印证这一政策的?
            • 8.

              盛世是指兴盛的时代,一般公认的盛世有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 等。这些盛世景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经济繁荣 ③统治者采取安民政策  ④加强思想控制,严禁外来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 9.

              宗教政策是封建统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圣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

              ——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     

              材料二  在蒙藏两大民族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藏传佛教,康熙皇帝更多地是从维护祖国统一的角度册封名号,赏赐钱财,维持上层僧侣的政治经济特权,来抬高他们的地位。   

                                              ——孙丽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时期佛教发展的重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康熙帝为加强对内外蒙古的控制而采取的宗教举措。

            • 10. 6、下列史实与康熙帝无关的是
              A.平定三藩之乱
              B.平定准噶尔叛乱
              C.撰写《帝范》,反省过失
              D.设置台湾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