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
              ──苏轼《东坡志林?论商鞅》

              材料四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网民“草根学者”的转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评价商鞅的视角。这一视角会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带来什么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班固评价商鞅变法的视角。史学界认为,班固的史学评价观较为落后。请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偏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作者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 “旧的政治、经济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材料一 自周衰,戎狄错居泾渭之北。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1934年,中瑞西北考察团在罗布淖尔孔雀河下游发掘小河五号墓地(距今近四千年前),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后经科学检测,小珠所用材料为海菊贝壳,这种海菊贝只见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海域。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妇好(商王武丁之妻)墓中,出土玉器共756件。经对其中约300件玉器进行分析,大部分属青玉,白玉较少,青白玉、黄玉、墨玉更少。这几种玉料大体上都是新疆玉,其中三件小型玉雕的材质被鉴定为新疆和田羊脂玉。
              ——摘编自苗普生等主编《新疆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为古籍文献资料,材料二出自考古材料。如何认识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苏战略核力量比较(1970年)

              材料二 据统计1946~1975年期间,美国总共有19次直接或间接发出使用核武器的威胁,苏联也多次准备按下核按钮。
              材料三 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近年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并大量增加军费,又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最早拥有核武器的是哪两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谈谈美苏争霸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给世界人民提出什么警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晨)书房榻上的秦孝廉坐了起来,穿上贴身舒适的棉布内衣,外面罩上青色的湖丝长衫,然后将挂在墙壁上的长剑取在手中。来到院中,他舞起了一套四十八式太极剑。舞毕回房后,身旁侍立良久的小厮举着一个茶托走上前来。秦孝廉将长剑交与小厮,取了茶托上的一盏茉莉香茶,边饮边读起了《朱子语类》。
              ——据《一个开封人的一天?明朝版》整理

              (1)依据材料一从物质、精神生活两方面归纳明朝的时代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孙宝瑄在1907年《忘山庐日记》中写道: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顷!灯熄,白布间快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能作水腾烟起,使人忘其为幻影。
              ——武斌《百年流行时尚》

              (2)材料二所描述的娱乐活动是什么?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沂蒙根据地掀起了广泛的扫盲运动,组织群众学习文化,成立了各种“识字班”,按年龄、性别分班。由于女青年班坚持得最好,成绩也最突出,所以就习惯称女青年为“识字班”。至今,在山东的费县、沂南、诸城、临朐等地的方言里,仍把未婚女青年称为“识字班”。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设立“识字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有人感慨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也有人忧虑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灾难。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某校高三(1)班组织进行了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研究性学习。
              第一组探究主题是“古代的东西方政治文明”

              (1)请你完成上面的研究表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作为历史材料,图1与图2的区别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组同学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则历史短文,题目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为此,他们选用了以下四个关键词:“伯里克利”“民主政治”“希腊文明”“断层”。
              请你依据这些关键词,把这则历史短文写完整。(5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探索历史的奥秘】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材料一 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公元前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探秘夏王朝文明遗址有哪些可行性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一与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探寻夏王朝遗址学术领域有着怎样的定论和争论?对二里头遗址奥秘进一步科学解读,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于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断代史的划分,从一开始就有以政权存亡为外部框架的取意。这种取向,从中国古代到20世纪80年代的很长时间中,在中国学者中自然流行。……(其)相对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国家政治和国家制定的各类制度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发展日益转入对地方社会特定人群的信仰、话语、生活状况和宗教、家族等……的考察,社会学的方法论色彩在这种研究中的重要性凸显。……(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20世纪最初20年间提出了所谓“宋代近世说”和“中国文化漂移论”。……他是要说明:中国的“近世”,早就发生,如同一个生物有机体,自己早就走完了生命的历程,是无可救药的了。不过中华文化的精神要义,已经飘移到了日本。
              ——赵轶峰《明史以外看明史:明史研究范式的四个问题》

              (1)中国学者传统的划分历史阶段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学者研究历史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作者是如何理解内藤湖南的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非不尽瘁,庸有济乎?……李鸿章晚年之著著失败,皆由于是。……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而况乎其所遭遇,又并其所志而不能尽行哉?吾故曰: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
              材料二 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鸟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鸟从而鉴之。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作者“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