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诗经·大雅·大明》

              材料二:上图是西周的青铜利簋,高28厘米,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县零口,现在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利簋的内底就镌刻着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之前占卦问神的铭文,共32字。

              材料三:武王克商是“上古三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史料记载不甚清晰,武王克商的年代长期不能确定。两千多年来,中外学者根据各自对文献和西周历法的理解,形成了数十种看法,最早的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130年,最晚的为公元前1018年,……近年来,专家们对周人的都城进行考古研究,确定克商之年应在公元前1050年至公元前1020年之间,前后差距缩短至30年。专家们又通过现代天文学方法回推克商时关于天象的记载,得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27年三个克商年的方案。其中公元前1046年与文献、金文历谱等记载大致符合,因此被认定为首推的武王克商之年。

              ——《教材》

              (1)属于文字史料的是材料___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是材料_______。(2分)

              (2)上述三则材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材料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史学家王国维把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起来研究的研究历史方法命名为________。(1分)

              (4)在通过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都无法对相关史实获得确凿年代的情况下,还可运用哪些新的研究方法取得突破?(1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摩奴法典》

              材料二 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释迦牟尼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

              (2)《摩奴法典》主要维护的是哪些特权阶层的利益?

              (3)材料二实质上反映了印度佛教的什么主张?

              (4)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佛教在当时的印度社会广泛传播的原因。

               

            • 3.

              研究性学习题目。(5分)

              材料一、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指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原文是“凡三往,乃见”。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百度百科“三顾茅庐”解释

              材料二、“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材料三、三国时魏国人鱼豢著的《魏略》和西晋司马彪的《九州春秋》都写到“亮乃北行见备”,即是诸葛亮主动去找的刘备。

              ——《 “三顾茅庐”真的存在吗?》

              (1)对于三顾茅庐的真实性,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根据以上材料你持什么意见?为什么?(3分)

              材料四、史学理论家刘知几称史家有三长:史才、史学、史识,章实斋又加一史德,并称之为史家四长。所谓史学,是指史家所掌握的史料;所谓史才,是指对史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所谓史识,则是指对历史事件之间关系以及历史发展方向的认识;所谓史德,则是指历史学家们的职业道德,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能够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

              (2)在对上面第一问的分析中,你使用了“史学四长”中的哪一个?(2分)

               

            • 4.
              【题文】【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雅典卫城和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遥古县城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具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城墙高耸……乔家大院建筑上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较为低矮,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18家票号。“日升昌记”票号专营异地汇兑及存款,曾享有“汇通天下”美誉。
              ——李凯《浅谈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
              材料二 在古希腊人建造的公共建筑物中,以雅典卫城建筑群最为著名。卫城建在高出地面70米的一个陡峭的山岗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的天然平台上,在沿坡而下的低处砌上围墙。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卫城内各个建筑物均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布置的艺术雕塑。帕特农神庙的位置雄踞雅典卫城山巅之上,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其他建筑则起着陪衬和烘托作用。……神庙不仅建筑外观宏伟壮丽,精致华美的雕刻装饰也堪称人类艺术的瑰宝.柱廊四面的檐壁上刻有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描绘了诸神与巨人对抗以及希腊人勇斗半人半马怪兽的战斗场面。
              ——戴尔·布朗主编《失落的文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平遥古城的重要历史价值和经济地位。(3分)
              (2)据材料二概括雅典卫城的建筑特色。(3分)
              (3)文化的积淀是古城建筑的灵魂。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平遥古城设计和雅典卫城建筑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其依据。(4分)
            • 5.

              (8分)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

              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

              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

              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

              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文中哪些属于史料?(4分)

              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2分)

              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2分)

               

               

            • 6.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之存在,民族之绵延,历史之持续,自当有随时革新改进之处。但从没有半身腰斩,把以往一刀切断,而可获得新生的。我们要重新创建新历史、新文化,也决不能遽尔推翻一切原有的旧历史、旧传统,只盲目全部学习他人,便可重新创造自己。这并不是说西方民主制度有什么不好,但西方有西方的传统来历。即如英国和美国,他们的民主制度即已各有不同。中国有中国自己的国家、民族与历史传统,几千年来的国情民风,有些处.迥异于他邦。若中国人不能自己创制立法,中国今天将永远无望。我们若只知向外抄袭,不论是民主抑是极权,终究是一种行不通的一面倒主义!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钱穆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7.

              【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考古文化遗存

              标本编号

              标本年代(公元前)

              龙山文化晚期

              SA98122

              2030~1965

              二里头文化第一期

              XSZ104

              1880~1840

              二里头文化第二期

              ZK5253

              1685~1610

              二里头文化第三期

              ZK5249

              1610~1555

              二里头文化第四期

              ZK5255

              1560~1529

              (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 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  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砦期的地层。……新砦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

                                                         ——赵青春《新砦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请回答:

              (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新砦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砦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 心区在哪里?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因此探索夏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3分)

               

            • 8.
              【题文】【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考古文化遗存
              标本编号
              标本年代(公元前)
              龙山文化晚期
              SA98122
              2030~1965
              二里头文化第一期
              XSZ104
              1880~1840
              二里头文化第二期
              ZK5253
              1685~1610
              二里头文化第三期
              ZK5249
              1610~1555
              二里头文化第四期
              ZK5255
              1560~1529
              (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 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 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砦期的地层。……新砦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
              ——赵青春《新砦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请回答:
              (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新砦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砦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 心区在哪里?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因此探索夏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3分)
            • 9.

              (20分)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一定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分)

              (2)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6分)

              (4)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4分)

               

            • 10.
              【题文】人口迁移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常态,是社会变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认真阅读材料,完成第一部分的问答题,再根据要求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材料一: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大量地迁往美洲。17世纪末殖民地人口不过25万人,到美国独立的前夕已经增加到250万人。
              ---------引自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高级中学课本《历史》(上)第57页
              材料三:欧洲人到美洲后,就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根据美国学者杜波依斯的估计,16世纪运入美洲的黑人为90万,17世纪为275万,18世纪为700万,19世纪为400万,共计1500万,加上在掳掠和海上运输过程中的高死亡率,奴隶贸易使非洲总共损失了大约5000-6000万人口。-----引自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材料四: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贸易的发展,吸引大批华人奔赴南洋。万历年间在菲律宾的华侨仅福建一省就有数万。明末清初,为逃避清兵,又有大批人漂洋过海,移居国外,康熙年间实行海禁,移民遂暂时中断。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对外实行门户开放,加上国内战争、饥荒、又使沿海各省的贫苦民众以空前规模大量到海外谋生。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109年间,中国移居海外的人数多达1000多万,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资料来源:王恩永《人地文化》
              材料五:开埠之初,包括租界在内的整个上海县的人口不足25万,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只有26名,但到1942年上海市的人口已经高达392万,外国侨民更达到15万。至1949年上海解放,全市人口又增加到554万,外国侨民也还有28000人。其中非本地籍人口有471万,占总人口的85%,即使排除临时难民的因素,迁入上海的移民及其后裔也肯定超过400万。------引自葛剑雄“创造人和—新旧上海移民的比较”,载《上海人》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共15分)
              (1)美洲的土著居民是谁?属于什么人种?
              (2)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复杂的,请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说4种人口迁移的原因?并按照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对这些原因进行归类?
              (3)归纳出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4)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国内人口的迁移呈现什么发展趋势?其主要原因何在?
              第二部分:以人口迁移与人类文明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共24分,题目2分、观点8分、史实10分、文字表述4分,不少于800字)
              注意:(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求面面俱到,不要泛泛而谈
              (2)结合所给材料,联系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