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的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金字塔、帕特农神庙、长城、英国议会大厦等著名的文化遗产,也形成了诸多风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徽州村落的选址)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樊炎冰 《中国徽派建筑》

              材料二:徽州自古被誉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这是因为自南宋以后,理学成为统治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的理论,而理学大师程颐、程颢和朱熹的祖籍都在徽州。所以,徽州人特别推崇朱子,以朱子家礼等理论来管理家族和社会。朱子笃信风水之说,正好与徽州人的传统习惯相吻合,这样一来,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的精神意识对徽派建筑艺术和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陈安生《试论徽派建筑形成的几个条件》

              材料三:在与中世纪的宗教进行斗争过程中,通过市民阶段的文化消费,使希腊罗马古典建筑文化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和勃兴提供了必需的养料。·····达芬奇在概括建筑科学和技术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价值的建筑方法论,强调观察和实验在建筑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从人的本能及人的理性的视角阐释技艺的合理性和技艺存在的本体证明。

              ——张盛《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特点的演变》

              材料四:十九世纪哥特式建筑(中世纪的欧洲建筑风格)的复兴,并不是简单的猎奇,而是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机械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艺,高度精密的机械生产制作出来的是毫无个性可言的产品,而非艺术品。

              ——孙晓昕《浪漫主义思潮下哥特式建筑的复兴》

              (1)根据材料一中徽派建筑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特式建筑复兴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 2.

              绘画艺术是记录人类历史的特殊方式,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让我们透过画作把握时代脉搏。

              材料一

                                       

                         图1圣母圣子像(约公元9世纪)               图2 天使(约公元1500年)   

              材料二

                      

              材料三


              (1)图2较之图1有何变化?

              (2)指出图3或图4所代表的流派及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3)指出图5作品所属流派,并说明其流派的特点。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0年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投入使用,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铁路改变了英国社会,这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输速度上,也不仅体现在把全国交织成一张铁路网,从而把各地区不分远近连成一体上;它还改变了人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对生活的看法。时空变了,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以秒来计算;过去一二百英里是遥远的地方,现在近在咫尺。时空缩小了,悠闲时代过去,时间就是金钱,准时准点是新的生活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火车还进一步教会人们遵守纪津,因为铁路本身就体现着强制,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个忙碌的世界。

              ——摘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1896年,清朝下旨修建粤汉铁路,到1911年,修了两段不到一百公里。1916年6月,完成广州至韶关段。1918年9月,完成武昌至长沙段。1930年,国民政府利用英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开始修筑株洲到韶关段。中国工程师凌鸿勋经过勘探调整方案,在备战抗日背景下,1936年4月,株韶段提前15个月建成,修了40年的粤汉铁路终于全线贯通。从“七七”事变到广州失陷的15个月中,这条铁路共运送部队200余万人、军用物资70余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大动脉。

              铁路

              修建时间

              武汉至广州最快时间

              粤汉铁路

              1896—1936年

              44小时

              粤汉铁路(京广南段)复线

              1955—1988年

              11小时

              武广高速铁路

              2005—2009年

              3小时多

              ——摘编自文热心、颜石敦《粤汉铁路贯通记:一颗道钉一滴血》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九世纪英国蒸汽火车铁路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粤汉铁路得以建成的历史原因,并简析现代所修两条武汉至广州新铁路差异的原因。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

              ——黄邦和等主编《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以下是三个世界经济组织的徽标:

              材料三

              1995~2009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分布(部分)

              1995年

              2001年

              2005年

              2009年

              北美地区

              159

              203

              190

              158

              美国

              152

              186

              175

              140

              欧盟

              158

              143

              157

              152

              法国

              40

              38

              39

              40

              德国

              44

              34

              37

              39

              英国

              35

              35

              35

              26

              东亚

              161

              129

              112

              128

              中国

              2

              11

              15

              34

              韩国

              8

              10

              11

              14

              日本

              148

              105

              81

              68

              ——摘编自美国《财富》杂志

              材料四  全球化无疑首先是经济上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生活方面的革命性变革。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请你任意选择一个世界经济组织进行简要介绍。

              (3)提取材料三中的一项历史信息并予以说明。

              信息:

              说明: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

            • 5. 铁路修建对世界经济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之行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可以体味。

              —摘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三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甘地曾说: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四  铁路帮助欧洲人将统治强加于非洲内地,但他们也传播了其他东西;不仅有花生和树胶的贸易,而且有西方医学知识。因为没有公共健康的改善,铁路将会传播痰病,增加流行病的危险。

              —[英]尼尔·弗格森《文明》(2011年版)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铁路建设的发展直接受益于哪两项技术的进步?

              (2)根据材料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中国铁路运输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3)材料三认为铁路修建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4)材料四与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指出导致二者不同的主要原因。

            • 6.

              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31、32小题:

              材料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材料二  看下图及其文字说明


              (说明: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材料三  阅读下图

              (1) 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从古代到近代人类交通工具的动力变化特征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代表的科技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 并分析他们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分别有什么主要影响?
            • 7. 从曼彻斯特到上海

              历史学家通常认为,铁路是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曼彻斯特,此后迅即向全世界扩展,包括中国的上海。(10分)

              1830年,当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进行试运行时,年幼时的范妮搭乘了这辆火车。多年后,她回忆道:‘我父亲认识几位对这一事业非常感兴趣的绅士,当斯蒂芬逊提议进行15英里距离的试运行时,他们以极大的善意邀请我父亲带着我参加,并且允许我坐在斯蒂芬逊的身旁,我认为这真是自己毕生最大的荣耀之一。”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建成了淞沪铁路,也称淞沪铁路,它是中国第一条通用铁路。对于这一新鲜事物,时人尚持怀疑态度。不久,由于火车轧死一名士兵而遭致抗议,一些当地绅士也以铁路破坏了风水,汽笛惊扰了祖先的亡灵而大加反对,最后只好由清政府花巨资购买后拆除。

              (1)       如果以“从曼彻斯特到上海”为主题来列举工业革命内容的话,除了铁路之外,你还能列举出哪些?(3分)

              (2)       就工业革命的全球性扩展而言,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地间的工业革命具有哪些差异?(4分)

              (3)       回顾这段历史,对今天上海的发展有什么启示?(3分)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8年,英国的人口理论学家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一书中指出: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即以1、2、4、8、16、32、64的增加率增加;食物将以1、2、3、4、5的算术级数增加率增加。因人口增长速度快于食物供应的增长速度,人口将超过食物的供给量,而食物不足会引起贫困、恶习等出现。人口与食物间的不平衡总是通过抑制人口增长而加以改善。他提出两类抑制人口增长的方法为:道德抑制与积极抑制。他主张人们应通过晚婚、独身、节育来控制出生率;但若人们未能通过道德抑制控制住人口的增长,则恶习、贫困、战争、疾病、瘟疫、洪水等各种形式的积极抑制将会使人口减少,以达到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间的平衡。马尔萨斯反对社会改革论,认为社会中的贫穷和罪恶并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而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只有保持财产私有制以及各人担负起养育自己孩子的责任,才能使人们自制,不至于生殖过多的子女。他竭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济贫法使不能独立维持家庭的人也将结婚,生育子女,这是供养贫民以创造贫民。马克思指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所以轰动一时,完全是由于党派利益引起的。英国的寡头政府认为它可以最有效的扑灭一切追求人类进步的热情,因而报以热情的喝彩。
              -摘编自《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与中国人口问题》
              材料二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所作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时常自夸,说我们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殊不知百年之后,美国人口可加到十万万,多过我们人口两倍半。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赛(萨)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萨)斯学说所染。”孙中山的这种人口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孙中山人口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英国的政府对其理论“报以热情的喝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基本态度及其理由,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人口学说的主要因素。
            • 9.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曾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家,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后,随着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英 国人在君主立宪的政体之下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英国所创建的这种新型政治制度,终究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使英国能够有充足的精力投身于经济发展和海外扩张,为走向强盛创造了条件。英国始终走在了时代潮流的前列,成为新时代的领头羊。而英国之所以能够引领时代潮流,就在于英国在不断地进行“制度性的创新”。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霸权崛起的几个要素》

              材料二  200多年前,北关是英国的殖民地,200多年后,英国却成了美国的小兄弟。美国的崛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很难否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素,美国又是一个“没有中世纪挡路”的国家,其发展无需承担过重的历史负担;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从世界上吸纳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优秀劳动力资源;欧洲列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衰弱赐予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成为“新时代领头羊”的表现,并说明其与制度创新的关系。(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台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分析其易位的原因。(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