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英国下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张长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 一对应,一边是执政党的内阁成员,另一边则是与内阁成员相对应的“影子内阁”成员。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Shadow Cabinet)这个形象叫法。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影子内阁”虽名曰“影子”,但无论从它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实际作用方式来看,还是考虑到它的前途和归宿,都远非“影子”可比。“影子内阁”不但不附和当任内阁,反而以同它争斗为乐。某党在野时的“影子内阁”往往也就是该党执政时的当任内阁,全套班子有时照搬,有时略作调整,但施政方略不会有根本变化。“影子内阁”的最终目标是找机会取代执政党的地位,转为正式内阁。这种潜在的“替代危险”对执政一方起到制约作用,“影子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  “影子内阁”与真实内阁面对和研究同样的问题与事项,有针对性地对执政党的政策作出建议或批评。英国两党制下,“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不能为反对而反对,反对执政党政策时必须提出可替代性的方案。因此选民在下次选举中,不仅要执政党执政的成绩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      ——摘编自周淑真《从比较的视角看中西方政党制度》

              (1)根据材料,概述“影子内阁”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子内阁”的作用。(9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在世界各个角落里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实行了、分别地实现了、做到了伟大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所创始的事情。也正是由于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之为“双元革命”。并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位于法国和英国的火山口同时爆发,并且各具特色,这既不是偶然,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而言,它最引人注目的后果就是几个西方政权(特别是英国)建立了对全球的统治,这是史无前例的事件。在西方的商人、蒸汽机和坚船利炮面前,以及在西方的思想面前,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和帝国都投降了、崩溃了。

              ——《大国崛起(七十七)·(双元革命:为法国在近现代强盛奠基的大革命)》

              材料二  1911年的革命推翻了清朝,但是多种意义上看,对于中国文明的更为重要的转折发生在1905年。那一年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即使是慈禧太后最为顽固的谋臣们也不能不看出,中国的困境已经不能再科举所考察的儒家学术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了。事实上,科举考试的废除标志着中国维持了近2500年的一个文明模式的废弃。

              ——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双元革命”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以清朝为例,谈谈你对“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和帝国都投降了、崩溃了”的理解。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近代文明所起的推动作用。

            • 3.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材料三 “在皇帝的庇护下,新贵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权,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

              ——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请完成:

              (1) 恩格斯为什么说拿破仑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2分)

              (2) 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2分)

              (3) 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历史?为什么?(3分)

              (4) 材料三中的“新贵名流”是指什么?在“皇帝的庇护下”“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说明了什么?(3分)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这就是大革命的业绩。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简析“大革命的业绩”对近代法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材料二  与美国相比,法国共和制度确实有特殊性。非常核心的一点,就是美国的权力中心是总统,总统拥有强大的行政权力;而法国的权力中心是议会,法国的总统更像是一个“虚君”。这表现在法国总统的命令需要经过内阁的批准,而内阁是对议会负责的,法国总统的权力被极大的限制了。

              ——摘自新浪博客《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法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美国相比,法国共和制度确实有特殊性”的理由。

            •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7年,19岁的法国贵族拉法耶特只身前往美国,被华盛顿任命为少校,成为美国军队中最年轻的军官.在蒙默思战役中,拉法耶特与华盛顿并肩作战,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大致英军.1779年之初,拉法耶特返回法国,为在美国的战友寻求更多的援助.1780年3月,拉法耶特返回美国,带回了一支援军.在法国军队的帮助下、美军在约克镇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这次战役中,法军比美军还要多,而且拉法耶特协助俘虏了包括康华利将军在内的所有英军.

              —摘编自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

                  材料二  1789年5月,三级会议开幕,拉法耶特作为贵族代表出席了会议,成为最早同第三等级代表协同行动的贵族代表之一.7月15日,拉法耶特被民众一致拥戴为国民自卫军司令.在立完会议中,拉法耶特提出宗教自由、比例代表制、设立陪审团、取消秘密警察、取消贵族封争和特权等条目,他起草了《人权宣言》并被大会通过.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国王拒绝览法,我将向他开战;如果国王接受宪法,我将保卫他.”1791年6月发生国王出逃事件,他对被押回巴黎的路易十六采取了保护措施.7月17日,拉法耶特率领国民自卫军驱赶要求审判国王、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的群众集会,并下令向拒绝离开的群众开抢.10月,他辞去国民自卫军司令职务.

              —摘编自米涅《法国革命史》

              (1)后人称誉拉法耶特是“两个世界的英雄”.根据材料一、二对此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91年前后拉法耶特对国王态度的变化,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 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政治与经济学家哈耶克在其伦理学代表作《自由秩序原理》一书中指出:“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努力,原本旨在增进个人的权利,然而这个目的却流产了,导致这个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乃是法国大革命所创造的这样一种信念:既然所有的权力最终已被置于人民之手,故一切用来制止滥用这种权力的保障措施,也就变得不再必要了。”

                  在法国文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贡斯当看来,这种不受任何限制的人民权力的信念源自被革命者奉为至圣先贤的浪漫派作家卢梭的人民主权说。贡斯当认为,标榜纯真自由的卢梭政治学说“是对所有类型的专制政治最可怕的支持”,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为多种类型的暴政提供了致命的借口”。

              ——摘自《革命的反思——贡斯当论法国大革命》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努力”的目的最终“流产”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雅各宾派专政为例,论证卢梭学说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 7.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雅各宾派制定的1793年宪法

                  第一条    法兰西共和国是统一而不可分的。

                  ……

                  第四条    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21岁者;凡年满21岁的外国男子,在法国有一年以上的住所,并以其劳动为生者,或置有财产者,或娶法国女子为妻者,或收养子女者,或扶养老人者;最后,凡外国男子被立法议会认定有功于人类者,均有行使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

                  ……

                  第七条    主权的人民包括法国公民的全体。

                  第八条    人民直接选任代表。

                  第九条    人民委托选举人选举行政官、公共仲裁人、刑事审判官和大理院的审判官。

                  第十条    人民议定法律。

                  ……

                  第一百二十二条    宪法保障全体法国人民的平等、自由、安全、财产、公债、宗教自由、普通教育、公共救助、无限的出版自由、请愿权、结成人民团体的权利并享有一切的人权。

                  第一百二十三条    法兰西共和国尊重忠诚、勇敢、老年、孝行和不幸。它把宪法的重任寄托于一切德行的监督之下。

              ——吴绪等人选译《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据材料,概括1793年宪法的基本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1793年宪法作简要评价。

            • 8. 转型中的法国
              莎士比亚曾在诗中写道:“天空中的诸星辰,以及我们这个星体,恪守着各自的位置和尊卑等级。可是一旦众星越出了常轨,运行漫无目的,将要发生多少灾祸与不祥的变异!发生多少反叛之举!”请以“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为主题,叙述从11世纪-1791年,法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过程。
            • 9.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大化革新的改革措施最先推行于京畿和东部地区,随后逐步向全国推广,期间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斗争.大约在652年时,班田收授法全面付诸实施,并建立了户籍.661年,日本进攻新罗,两年后被新罗和唐朝联手击败,保守派趁机发难,猛力攻击大化革新,664年朝廷被迫恢复贵族对部分私田和部民的所有权.一直到672年全国性的大内战之后,天武天皇即位,改革派重占上风,大化革新的各项改革措施才得到进一步发展和贯彻.676年,再次废止旧豪族占有私田和部民的特权,将所有私田和部民收归公有,同时还修改官吏的冠位制度,制定成文法《净御原律令》,以巩固大化革新的成果.701年制定的《大宝律令》以法律的形式全面总结、肯定了各项改革措施,大化革新至此宣告最后完成.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大化革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大化革新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在《民报》和《新民丛报》的辩论中,梁启超主张实行“制限选举”,反对给家无足够储粮、目不识丁的“贫民”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革命派与此相反,主张实行没有任何财产和文化限制的“普通选举”.……1912年,辛亥革命刚刚胜利不久,孙中山一方面肯定美利坚、法兰西是“共和之先进国”,但是,他同时以极为明确的语言表示:“两国之政治,操之大资本家之手.”“英美立宪,富人享之,贫者无与焉.”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中,孙中山就把他的国家理想表达得更显豁:“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

              ——杨天石《辛亥革命的特点与领导力量——(帝制的终结)序》

              (1)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与革命派在选举权问题上产生不同的主要着眼点.二者的不同体现出怎样的民主追求?

              (2)依据材料分析孙中山倡导的民主主张与美国、法国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7月日本决定南进后,于9月23日派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印度支那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侵入泰国、缅甸、马来亚(令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和菲律宾的桥头堡.9月26日,美国给以还击,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为了南进,日本一方面于9月27日与德、意缔结同盟奈约,相互呼应,以德制美,共同对付英美;另一方面,又于1941年4月13日在莫斯科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以此调整关系稳住苏联.需要指出:为了保障苏联东部安全的这个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互相保证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其中包括苏联承认伪“满洲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当务之急还是夺取南方丰富的战略资源以解决中国战场问题,西伯利亚则待苏联战败时再去侵占.

                1941年7月2日御前会议确定首先南进.24日,日本进军印度支那南部,作为南进的桥头堡.对此,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与美采取一致行动.日本也冻结了美、英在中国沦陷区的资产,作为反制裁.双方关系行将破裂,已如箭在弦上.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的南进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阻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开辟东南亚战场的主要原因及给日本带来的弊端.

              4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狂飙乍起的“拒俄”运动中,邹容越加意气奋发,积极参与张园集会和义勇队的操练.四月二十八日(1903年5月24日),中国教育会在张园开四月月会,邹容作《论改革中国现时大势》的演说,爱国热望,意切情深.同时,他还提出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的倡议,号召全国学生结成大团体.邹容迫切地期望新兴的、最有觉悟的知识分子,乘时振作,肩负起反清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正是在这种爱国激情驱使下,邹容写完了《革命军》一书,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持请章太炎修改.章看过后,击节赞赏,认为正是这样直率豪放、通俗的文字,能够发挥广泛的宣传作用,因而不作任何修饰,提笔书写一篇序文,称许《革命军》是“义师先声”.随即由柳亚子等筹集印刷费用,交大同书局排印,于五月初出版发行.

                正当《革命军》问世之际,《苏报》因章士钊接充主笔,于五月初六日(6月1日)宣布“大改良”,言论更趋向激进,“排满”“仇满”的文词,连篇迭出.初六日刊登《康有为》一文,痛斥康有为力倡保皇、抵拒革命的言行.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邹容的革命思想出现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军》对中围近代化产生的影响.

            • 10.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的联盟。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巳形成的、有生存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产生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摘自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材料二 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琪罗,他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员会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琉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摘自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列宁是如何评价拿破仑的?(6分)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雨果是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并由此谈谈你对拿破仑的认识。(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