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风俗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节日习俗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
              春节已有4千年历史,许多习俗在先秦时已出现。春节正值一年农事活动全部结束,人们祭祀神明,祈愿福佑。同时也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清明节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中秋节起源于西周,当时人们在秋收之际,拜谢月神和土地神的庇护。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合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腊八节源于先秦时,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
              中国古代的节日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的某些特点。请依据上述材料进行论述。(8分)
            • 2.
              (14分)正确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秘宇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二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概括这一制度的弊端。(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有何创新之处?(4分)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6分)
            • 3.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个村落往往生活着一姓家族或几姓家族,他们建立自己的家庙以祭祀祖先。这种传统来自于(   )
              A.分封制B.宗法制C.井田制D.嫡长子继承制
            • 4.
              我国采铜的历史非常悠久。
              材料1:青铜是铜、锡等金属的合金。青铜器在三代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
              材料2:《左传》记载:“国之大事,惟(祭)祀与(兵)戎。”
              材料3:夏商周三代都城屡次迁移。为发现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与迁移的原因,某学者制作了如下示意图。

              图例  △ 都城       ● 铜矿产地        ◆ 锡矿产地
              观察图,概括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2分)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6分)
            • 5.
              政治制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1)秦朝开创了一种有创新内容的政权组织形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种“政权组织形式”的出现具有怎样的历史必然性?(6分)
              材料 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得失,“封建(分封)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郡县之最大弊端即在于“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在宗法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差别不大,“非绝世之贵”,所以,天子“不敢肄于民上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与秦统一后君主专制的不同?(4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探讨这一问题的经济背景和意义。(4分)
            • 6.
              解读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环节。据下图推断,西周
              A.封国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
              B.通过封国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同姓封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
              D.政治中心周围多为异姓封国
            • 7.
              长孙无忌等人奉命修撰的《唐律疏议》曰:“立嫡者本拟承袭。嫡妻之长子为嫡子。不依此立,是名违法,合徒一年。‘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谓妇人年五十以上不复乳育,故许立庶子为嫡,皆先立长,不立长者亦徒一年’。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宗法制度开始受到法律保护B.唐代宗法观念基本源于周制
              C.庶出子弟不可能获得继承权D.唐代在地方仍然实行分封制
            • 8.
              《姓氏起源》对“陈”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妫满为陈侯。其子孙有以国为姓,就是陈姓。”据此可知,陈姓源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
            • 9.
              六朝时期有人指出:平常人家,妇女再嫁,后夫多宠爱前夫遗孤,但是男子再娶,后妻一定虐待前妻之子,此现象实是“事势使然”。所谓“事势”,最可能反映当时何种社会状况
              A.同父异母子女间的关系较差B.女子改嫁比男子再娶易受社会认同
              C.继父比继母疼爱单亲的子女D.家族继承权以族内同姓男子为主干
            • 10.
              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此观点理解最合理的是(  )
              A.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B.历史研究要有中心意识
              C.历史研究不能过于强调自我意识D.历史研究要有包容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