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政权组织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 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 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1)运用所学相关史实,对材料中标示的画横线的两句话分别加以说明。
                  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2)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两项困难的。

              (3)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该组织结构依据哪一历史文献?简要说明该文献的历史地位。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1)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悲惨的失败了”?这种“仿制品”在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自制定后,一直实施至今。迄今为止,宪法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为适应新的需要,共制定了27条修正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
              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条款 时间 内容
              第十五条修正案 187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第十九条修正案 192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第二十六条修正案 1971年 (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3)材料三中,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国家决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指出材料四中新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两种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点。
            • 3.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 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2)材料二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该法典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 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 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4)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4.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

              宋元

              明清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

              形象

              特点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不畏强权,敢于抗争

              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

              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期,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13分。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但是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5. (10分)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3分)
              (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1分)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1分)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3分)
            • 6.

              传统廉政制度生成演进的轨迹,与中国社会历史整体发展的宏观线索是重合相契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传统廉政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材料一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清官考辩》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



              材料二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注:《大诰》明法律,内容为严惩官民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考也要考《大诰》

              ——《中国法制史》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民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

                   《草木子》证明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祖训所谓革前无姑息之政,治旧欲污染之徒。

              ——赵翼《廿二史札礼》

              (2)依据材料二,概述朱元璋为惩治贪官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孙中山的官吏当受人民监督制裁的思想是我国监察思想史上一个大飞跃,他力主监察权和监察机关要独立,在整个政府中,无一人独立于权力制衡机制之外,就连政府首脑和行使监察权的监察机关也包括在内。孙中山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孙中山的治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材料中反映孙中山反腐的着眼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主张的?



              材料四“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

              ——摘自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4)毛泽东在材料四的报告中就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其必要性是什么?

            • 7. 近年来,社会阶层及其分化问题成为史学研究的热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大夫之职业,虽皮肤蹙浅者亦不复治,而专从事于奔走进取;其薄书期会(经常要看书开会,没有空闲),一切惟胥吏(胥吏,指除政务官外的政府办事人员)是听。而吏人根固窟穴(本地人家,宗法家族势力强大),权势熏炙、滥恩横赐、自占优比……轻重予夺,惟意所出(成为基层恶势力).故今世号“公人世界”,又以为官无封建(世袭)而吏有封建者,皆指实而言也。” --摘编自叶适《叶适集》
              (1)据材料概括“公人世界”里胥吏的特点。

              材料二  

              中等社会承担着“破坏上等社会”和“提挈下等社会”的双重责任……中等社会必须走向下等社会,与“下等社会为伍”,并用新的社会理想经纪下等社会,使他们成为革命的中坚,进行“有价值之破坏”和“有秩序之革命”。  ----节选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首的“中等社会”力量,在辛亥革命前后为“提挈下等社会”做出的努力,并分析其影响。(注:请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措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个中任选两个角度作答。)
              材料三
              抗战爆发后,为改进党务与调整党政机构关系,统一确定县各级组织,强化地方政权,国民党政府于1939年9月颁布了《县各级组织纲要》,根据纲要开始实行新县制……县以下设乡(镇),乡(镇)以下为保、甲……为加强党治,县党部下,设乡(镇)分部和保甲小组,以层层节制,逐级运作。
              (抗日根据地)自然村设有村公所,是行政村的执行机关。村民大会是村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在村民大会闭会后,由村民代表会行使最高权力。村公所一般设有村务委员会,由正、副村长及其他人员组成。村务委员会主要讨论村政工作,以少数服务多数的原则通过决议,付诸实施。全面内战爆发后,各解放区的抗日民主政府转变为人民民主政府,其中工人、贫苦农民的比例增加。
              --选自王文泉、刘天路《中国近代史》
              (3)据材料,归纳国民党和中共在农村基层建设方面的不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基层政权建设方面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翻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性。”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创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 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严复在译著《法意》中指出,“如孟氏(孟德斯坞)所说,则专制云者,无法乏君主也”。“秦固有法,而自今观之,若专制之尤者”,严复认为“法”字是有歧义的。“孟氏之所谓法,治国之经制也。……上下所为皆有所束”。秦所谓的法,“直刑而已矣。所以驱迫束缚其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以及对秦朝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论述的西方与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差异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产生这一论述的意图和时代背景。
            • 9.

              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收集了一些法律条文。甲同学收集的是中国秦朝“秦律”的部分条文,并整理如下:

              《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乙同学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看到了下列条文: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1)根据甲同学搜集的信息,概括《秦律》的特点。

              (2)从乙同学收集的《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中,你认为哪些规定值得肯定?

              (3)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制定《秦律》和《民法大全》的共同目的。

            • 10.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曰:“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致治之本,惟在于审(审察)。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贞观政要》

              根据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长安城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时代特点。从《唐长安城地图》看出:基本形成了各市坊围绕皇宫的布局,表明其政治特点是   ①    ;城内设有国子监、建有孔庙,表明其思想特点是:  ②  ;对几个“坊”的描述可看出其社会经济特点是   ③  。  (3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整顿吏治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评价。(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