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霍布斯将国家比喻为保障社会统治的实施和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人工机器。霍布斯提出“自然状态”学说,他把自然状态解说为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的“自然权利”的运用,势必使得自然状态成为一种“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的状态,这极其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于是霍布斯又提出,统治者(“元首”)不属于订契约的一方,因此其行动自由,不受任何约束,享有绝对权力,臣民对之则要绝对服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有任何反抗的表示。
              ——摘编自霍布斯的《利维坦》的第二部分《论国家》
              材料二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与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办法,是同其它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洛克《政府论》(168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霍布斯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7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洛克对霍布斯的社会契约学说有何修正和发展。为防止人民不“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洛克又提出了哪些政治原则。(8分)
            • 2.
              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中写道:“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以上反映洛克主张(   )        
              A.君权神授 B.三权分立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
            • 3.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有一种最根本的无可避免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那就是:在后者之中差不多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而他们也会光荣地履行职务的;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每每不过是些卑鄙的诽谤者,卑鄙的骗子和卑鄙的阴谋家;使他们能在朝廷里爬上高住的那点小聪明,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亨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1)根据材料概述卢梭的基本观点。他是如何以选官为例解释这一观点的?(9分)
              (2)根据材料说明“真正民主”的含义。(6分)
            •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 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
              凡是脱离自然状态而联合成为一个共同体的人们,必须被认为他们把联合成共同体这一目的所 必需的一切权力都交给这个共同体的大多数……只要一致同意联合成为一个政治社会,这一点就能办到,而这种同意,是完全可以作为加入或建立一个国家的个人之间现存的或应该存在的合约的。 因此,开始组织并实际组织成任何政治社会的,不过是一些能够服从大多数而进行结合并组成这种社会的自由人的同意。这样,而且只有这样,才曾或才能创立世界上任何合法的政府。
              ——摘自洛克《政府论》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民主思想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思想所产生的影响。(9分)
            • 5. 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处在政府之下的人们的自由,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的准绳,这种规则为社会一切成员所共同遵守,并为社会所建立的立法机关所制定”。这表明他

              [     ]


              A、主张法律至上
              B、强调社会秩序
              C、倡议召开议会
              D、倡导遵纪守法
            • 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 王,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社会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应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

              (1)请分析以上两则材料思想倾向的不同。
                                                                                                                                                                                                                                   
              (2)根据史实说明这两种思想在其所处时代的作用。
                                                                                                                                                                                                                                   
            • 7. 17世纪后期,正当中国清王朝的统治开始走向“盛世”之时,西欧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法国爆发大革命,走向代议制民主  
              C、英国思想家提出最初的权力分立学说  
              D、德意志经过宗教改革,中央王权形成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刺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法律已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已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 孟德斯鸠(1689一l755)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摹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材料四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的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圆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盖千百万之人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根据材料一,分析黄宗羲主张的进步性。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进步主张产生的历史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关于国家学说的主要观点,并指出材料三中盂德斯鸠国家学说与洛克国家学说的联系与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康有为奏折的主旨是什么?并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新思想的两个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洛克认为,自由不等于放任。放任就会使一部分人侵犯其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自由的真正含义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人身、行动和财产,而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强制。这表明洛克的观点是(   )
              A、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
              B、只有分权才能防止专制,保障自由
              C、只有实行法治,人民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D、只有通过新的社会契约,才能实现平等
            • 10. 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中存在的“三种权力”分别是 
              [     ]

              A.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B.立法权、司法权、对外权
              C.立法权、行政权、对外权
              D.行政权、司法权、对外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