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里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请回答:
              小题1:材料一、二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6分)
              小题2:对比材料二、三,黄宗羲和顾炎武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4分)
              小题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8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材料二:夫治天下犹?(牵引)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木之人也。
              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虽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以上均为黄宗羲的观点)
              请回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古代“天下为主,君为客”和“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的用意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黄宗羲的比喻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
              (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学校应该成为什么场所?用意何在?(4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材料三 “故康氏之尊孔,并不以孔子之真相,乃自以为所震惊于西俗者尊之,特日西俗者所有,孔子也有之而已。”所以,在他的设计中,立孔教也好,托古改制也罢,会给政治变法带来更多的合理性依据,甚至可以赢得保守知识分子的赞同。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四 网络论坛中的儒家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2分)他们的文化政策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初欧洲兴起的中国文化热的主要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对孔子的态度及目的。(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位网友对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的评价。(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一个角度得1分,两个角度得3分,三个角度得4分。)
            • 4.
              (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二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8分)。
              (2)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中思想产生的背景(6分)。
              (3)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有何不同(4分)?简要分析这种不同产生的原因(2分)。
              (4)有学者说,文化的交流中有时会存在“误读”的现象。比如在法国启蒙思想家那里,儒家思想被“误读”为自由、平等、法治。简要分析这种“误读”产生的原因。简要谈谈你对这种“误读”的认识。(8分)
            • 5.
              思想解放推动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其言曰:“后之为君者,以天下之利尽归诸己,天下之害尽归诸人。”……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思想家
              主  要  思  想
              孟德斯鸠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4分)根据材料一梁启超对黄宗羲的思想持什么态度?(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位思想家各自的主张。(2分)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2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出现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重大影响?(4分)
            • 6.
              材料: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2分)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4分)
            • 7.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材料二 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理学代表王阳明,他真心接受王守仁的“良知”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                                                                  
              ——《中国儒学史》
              材料三 诸子虽学,未尝以闻道为心也,则亦不免士大夫家为富贵所移尔矣,况此而为汉儒文附会,宋儒之穿凿乎?又况继此而以宋儒为标的,穿凿为指归乎?人益鄙而风益下矣!无怪乎其流弊至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形若狗彘也。                  
              ——《初潭集》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一中“习惯所崇奉的秩序”在李贽所处时代具体体现是什么?(2分)针对时代弊病,李贽提出怎样的主张?(6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反感和谴责的对象实际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二、三,概述李贽的主要主张与传统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2分)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李贽的思想有何积极意义?(4分)
            • 8.
              (12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材料三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 “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它表达的思想内容。(2分)
              (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要思想,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从多方面概括这两场运动的相同点。(至少三点)(6分)
              (4)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2分)
            • 9.
              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10分)
              材料一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分别是其代表作。《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现实环境没能给她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哈姆雷特》塑造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指出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及其人物形象表达的共同精神。(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的只能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的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
            • 10.
              (10分)明清时期,一些有批判精神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活跃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的政治学说以“二帝三王”之美好时期为逻辑起点。然后揭露和批判“三代”以降诸多“为天下之大害”的暴君统治,最后以一一恢复“三代祖治”为救世之道作为逻辑终点。……对“三代”的理想寄托和精神诉求是儒学的传统,是儒学的历史观,它的实质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但是,与其说黄宗羲的政治理想也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毋宁说儒学的道德理想主义是黄宗羲政治思想的“隐形结构”或“潜文本”。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材料二 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黄宗羲政治理想的基本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认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2分)为此,顾炎武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出现的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学之间的关系。(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