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 2.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A.实行内外朝制度 
              B.实行察举制
              C.郡县制                   
              D.推行刺史制度
            • 3.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 4. 北宋前期,皇室成员的宗子们,从童稚即可享受赐名授官特权。到了南宋,宗室子弟则要参加科举考试以获得官职。这说明宗室科举(    )
              A.利于政治机构的完善               
              B.体现宗室平民化的倾向
              C.导致宗室特权被取消               
              D.是科举制由盛转衰的标志
            • 5.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6. 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科举志》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籍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陕、晋籍者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这说明此时期
              A.市籍者不得宦的古训彻底被打破                 
              B.部分地区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  
              C.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被放宽                
              D.政府控制商人势力维护专制集权
            • 7. 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 8. 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
              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B.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C.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              
              D.八股取士值得推崇
            • 9.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
              A.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                               
              B.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
              C.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                                         
              D.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
            • 10. “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