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任何科学创造、任何有意义的科学假设,都离不开一定的世界观背景,所以一般科学(也就是纯科学)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哲学,真正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作为古代地中海世界科学知识的集大成者,在科学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在生物学方面比较注重实际,做了大量观察甚至解剖研究,因而有过不少重要的发现,在其他学术领域也颇有建树,比如他是归纳法的创始人之一,是进行有组织的研究的首创者,同时还对科学知识首次进行了分类,是形式逻辑和三段论的创始人。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最典型代表当推达•芬奇,作为哲学家,他非常注重思想自由,能够撇开一切传统偏见,坚持特立独行……只要他觉得对他的技艺发展有必要,就会毫不犹豫地去从事各种实验。正是为了提高自己在绘画、雕塑方面的艺术造诣,他孜孜不倦地实验、解剖、观察,深入研究了光学的定律、眼睛的构造、人体的结构和鸟类的飞翔等,到了晚年他对各种实际知识的渴求甚至超过了他对艺术的爱好。也正是这种坚持观察和实验的治学方法,使他卓然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首屈一指的科学巨匠。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他(达•芬奇)对各种知识无不研究,对于各种艺术无不擅长,他是画家、雕刻家、工程师、建筑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而且在每一学科里他都登峰造极。——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三 所谓科学革命一般说来指的就是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迄今为止,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分别以亚里士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贡献及其特点。(5分)(不能照抄原文)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绘画作品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点?(2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2分)

              (3)指出材料三中两次“真正的科学革命”的成就并说明其关系。(5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科学革命”的条件有哪些?(8分)

               

            • 2.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4世纪到16世纪,佛罗伦萨虽然名义上仍处于以德国皇帝为首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实质上却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城市政权归资产阶级性质的七大行会掌握,佛罗伦萨居全欧首位的毛织业、银行业的企业主——资本家成为城市政府的主人,也对佛罗伦萨的新文化建设握有领导管理之权,这就为新文化的繁荣滋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法文renaitre,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却衰败下来,甚至湮灭了,直到此时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

              材料三  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只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对宗教神学观的冲击是有限的。它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而后期文艺复兴几乎遍及西欧各国。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已由佛罗伦萨移至罗马,罗马教皇甚至成为一些人文主义学者、艺术家的赞助人。文艺复兴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而且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展开。它更多的是创新,并因此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材料四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和平等。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运动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复兴”是否符合它的实际?为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后期文艺复兴与早期相比有哪些新特点?(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达到“自由和平等”的目标,启蒙思想家们对未来社会设计了哪些政治构想?(3分)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有怎样的显著特点?(2分)

               

            • 3.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图(诸子论道)                  雅典学园(智慧之光)             

              材料二 《牡丹亭》塑造一个女性形象—杜丽娘,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材料三 《哈姆雷特》塑造了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优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两幅画所描述的景象有何共同之处?产生这种社会氛围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他们讨论的主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8分)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两部戏剧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精神? (6分)

              (4)根据材料二、三,两部戏剧中所反映的这种精神,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影响?(8分)

               

            • 4.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  国

              西  方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

              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

              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

              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

              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

              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

              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

              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

              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

              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甚至认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

              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幸福观的突出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概述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西方社会幸福观的内涵分别是什么?(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6分)

               

            • 5.

              (30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4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6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8分)

               

            • 6.

              幸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根据下列表格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2分)概括中国古代的幸福观突出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3分)这种幸福观有何积极影响?(1分)

              (2)结合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分析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概括,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西方社会幸福观的发展趋势。(3分)

              (4)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2分)

               

            • 7.

              (17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沃尔夫1935年评价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说:“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嫓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详细地阐明这万有引力原理和这些运动定律如何应用于地球物质的最小微粒和最大天体、明显有规律的现象以及海水的潮汐运动和彗星的急疾行进等似乎没有规律的事件,委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他们都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这一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做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的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因而,启蒙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有了“进步”这种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概念。由于启蒙运动,人们开始普遍认为,人类的状况会稳步地改善,因此,每一代的境况都将比前一代更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法国启蒙运动在世界文明史上引起的震动具有显著的超文化差异的特征。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学说后来一直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为具有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所传诵,鼓舞着种种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牛顿科学成就的思想价值。(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启蒙运动中的什么力量使人们开始普遍认为人类的状况会稳步改善,保持这种不断的进步?(2分)

              (3)启蒙运动的目标与文艺复兴比较发生了什么大的变化?(3分)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源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民主政治角度分析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贡献(4分)

               

            • 8.

              (26分)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现意见。所以普罗塔哥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材料三  自希腊之后西方世界一直都存在理智和精神之间的冲突,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把我们自己全部交给其中一个,而将另一个从我们的意识中完全除去。每一代人都尽力将精神的真理和理智的真理协调起来,并借此使内心世界的图画适合于这变动不居的外在世界的画框……希腊人没有将外在世界抽象、淡化而专顾内心世界的呼声;他们也从来没有拒绝精神而偏爱其物化的形体。对他们来说,图画和画框是契合的……

              ——[美]伊迪斯·汉密尔顿《希腊精神》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对此,在亚里士多德的探索中有什么继承和发展?(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希腊人实现“图画和画框”的契合的涵义是什么?简述14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西方为实现这样的“契合”而进行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10分)

               

            • 9.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官学制度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早在殷周时期,统治者便已建立了名目众多的学校,所谓“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汉代太学的设立则可以说是它的奠基和迅速发展时期。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松江府志》记载:“国朝洪武八年三月,奉礼部符,仰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延有学行秀才教训军民子弟,……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明太祖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永乐十八年( 1420),明迁都北京,改北京国子监为京师国子监。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日: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来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三  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性,挖掘与培养人的潜在能力与创造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就是教育。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官方办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与清代中国相比,在教育办学上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中国和欧洲历史的发展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13分)

               

            • 10.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元朝孔氏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55代为“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从明初至1919年订定的行辈共计50字50辈,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材料二  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其历代名人有:艾萨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艾略特·罗斯福、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苏珊·罗斯福

              问题:对比材料一、二,提取两项关于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