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人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领事裁判权(  )
              A.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 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而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使用。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中国汉语中“科学”一词含义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五四”前后,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关系上的不同。
              (3)综合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 3. “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4. 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C.中国文化本体论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 5. 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轨,是在晚清“经世”思潮盛行、西学东渐潮流影响下发生的。晚清“引领”西学传播的人是(  )
              A.魏源
              B.李鸿章
              C.容闳
              D.孙中山
            • 6. 外来传教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明清以来中外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材料:
              材料一:明清之际是中国与西方的思想文化交流正式开始的时期,传教士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材料二:《望厦条约》规定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黄埔条约》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美国传教士彼得•伯驾1835年在广州开设 “新豆栏医局”,这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医院,西医自此正式传入中国。中国最早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图书馆、麻风病院、盲校、聋哑学校都是传教士创设的,甚至反鸦片运动、反缠足运动也是传教士首先提出。
              材料三:1950年9月23日40名基督教人士联名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公开信(后被称作《三自宣言》),称“中国基督教教会及团体彻底拥护共同纲领,在政府的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基督教过去所倡导的自治、自养、自传的运动,已有相当成就,今后应在最短期内,完成此项任务。”(自治,指教会内部事务独立于国外宗教团体之外。自养,指教会的经济事务独立于国外宗教团体之外。自传,指完全由本国教会的传道人传教和由本国教会的传道人负责解释教义)
              1951年1月,教育部和宣传部做出决定,由教育部接管所有受外国津贴的大学、教会学校、和医院。1952年之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看不见公开的西方传教士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有何表现,举一史实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因素有哪些。
              (2)近代中国人对外来宗教有着不同的态度,请用史实说明。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
              (3)1906年中国耶稣教自立会主张“有志信徒,图谋自立、自养、自传……绝对不受西教会管辖”,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1950年发表《三自宣言》的基督教人士有何条件完成此项任务?
            • 7. “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教始能推行.”他是(  )
              A.元世祖
              B.北魏孝文帝
              C.利玛窦
              D.马可波罗
            • 8. 清朝中叶至民国初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文化的挑战,各有不同的回应,下列哪个立场与孙中山先生的理念相符(  )
              A.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
              B.外国之长,皆源自中国
              C.扬弃中国陋习,全盘西化
              D.整理国故,求两者调和
            • 9. 如表所示为传统启蒙课本(左)和晚清新式课本(右)内容举例。从中可以看出(  )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第三十六课  运动会
              学堂有体操一科。所以重体操也。每年于一学期内,开运动会一次……盖于游戏之,寓竞争之意,即以助体育之发达焉。
              ①传统课本注重学生文学修养
              ②新式教育注重实用知识和技能
              ③进化论思想巳影响中国
              ④新式教育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如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