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建成杜会主义社会
            • 2.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20多年中,中国出现的救国思潮有(   )

              ①实业救国思潮 ②维新变法思潮 ③民主共和思潮 ④社会主义思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3.

              “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种评判的态度。新思潮的手段是研究问题和输入学理。……新思潮对旧文化的态度,在积极一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在积极的一面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做整理的工夫。新思潮的唯一目的是什么?是再造文明。”体现此新思潮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4.

              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创刊号发表了《敬告青年》:“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解放历史”指的是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表明作者追求民主、自由、平等

              ③说明作者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④这篇文章发表的重要背景是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④
            • 5.

              1919年,关于中西文化新旧问题,有学者说:“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同时有学者则指出:“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开新”、“物质上、道德上,均没有复旧的道理!”这两位学者的主张

              A.各有合理之处但对西方认识截然相反
              B.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改变
              C.实质上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取舍之
              D.反映欧战破灭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言心
            • 6.

              许多近代人物的名字都有时代的历史烙印,往往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下列历史人物的名字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的是

              A.严复
              B.梁启超
              C.陈独秀
              D.胡适
            • 7.

              以下是林纾等人对某事件的看法:“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义亡,以放荡为自由,以攘夺为责任……直与猩红热、梅毒等输入无异”,“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下列对此分析不准确的是(  )

              A.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B.西方思想传播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冲击
              C.新思潮引起了旧势力的仇视与恐惧
              D.反映了该事件存在对中国文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
            •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震荡最剧烈、最不稳定的时期,发生了社会和政治的“大裂变”。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1894年

              日本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1897年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在《国闻报》上定期发表。

              1898年

              6月,维新变法开始。9月,那拉氏发动“戊戌政变”。

              1899年

              秋,山东平原县义和团在朱红灯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

              1900年

              夏,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9月,《辛丑条约》签订。

              1902年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苏报》上发表。

              1903年

              邹容著《革命军》,章炳麟为《革命军》作序。

              1904年

              华兴会、光复会成立。陈天华著《猛回头》和《警世钟》。

              1905年

              实行清末“新政”。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911年

              清朝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

              元旦,中华民国成立。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接任。

              1913年

              3月,袁世凯派人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

              1915年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蔡锷组织护国军讨袁。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1918年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从上表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哪几股进步社会思潮?(4分) 并说明这几股进步潮流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2分)

              (2)某校高二学生历史学习研究组认为,此表编制者明显忽视了经济文明史部分,据此请加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2分)

              (3)严复译述《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兴起,维新变法运动给我们留下哪些宝贵遗产?(4分)

              (4)维新派与革命派的理想蓝图不能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 9.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0.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