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晚清重臣李鸿章评论孔子时说:“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这反映了李鸿章(  )
              A.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
              B.主张技术立国的趋向
              C.“中体西用”的思潮
              D.“尊孔复古”思潮泛滥
            • 2. 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作者观点认为中体西用(  )
              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
              C.符合当时的国情
              D.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 3.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 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拿提在清国政府手中。 这表明李鸿章(  )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 4.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  )
              A.抨击中体西用
              B.反对变革制度
              C.主张暴力革命
              D.提倡民主共和
            • 5. 张之洞在《劝学篇》序言中写道:“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一是。旧者因噎而废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夫如是,则旧者愈病新,新者愈厌旧,交相为瘸。”书中《会同》篇写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据此分析张之洞(  )
              A.认为保守派守旧误国
              B.认为维新派数典忘祖
              C.调和新旧两派、中西之学
              D.主张“思想要旧,器物要新”
            • 6. 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主张(  )
              A.“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B.“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C.“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递”
              D.“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 7. 史学家陈旭麓说:“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意在说明(  )
              A.只有“中体西用”,才能解决内忧外患
              B.“中体西用”可以为西学的传入创造条件
              C.“中体西用”消除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
              D.国人已经普遍地接受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中国近代史时说:“(这一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说明斯塔夫里阿诺斯(  )
              A.对清顽同派的因循守旧不满
              B.对清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进行批评
              C.对维新派借孔子宣传变法失望
              D.对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表示怀疑
            • 9.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并实践“中体西用”思想。多年来,学术界对此评价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多年来对洋务运动持否定论者强调,洋务派的动机“很坏”,结局是“彻底破产”。史运芹等人认为,“中体西用”理论存在深刻的矛盾。本来“体”和“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洋务派要用资本主义的“用”来维护封建主义的“体”,是注定不会成功的。它严重削弱了它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量,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19世纪末,“中体西用”思想日益成为社会变革的障碍。
              ------《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研究综述》
              陈旭麓指出:洋务派所处的时代,多是顽固不化的世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除封闭,引入部分资本主义文化,洋务派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为前提,“西用”在中国是落不了户的。它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虽然力量有限,但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评议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逻辑性强。150字左右)
            • 10.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下列历史人物中使“它”在中国“进门”“落户”的有(  )

                       ①林则徐    ②张之洞           ③康有为           ④李大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