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①人民民主 ②社会主义 ③民主集中制 ④和平共处
              [      ]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
            • 2.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相比,其显著特征是  
              ①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责发生了变化
              ③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第一次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 1954年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论述说明我国当时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立法权归属中央人民政府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
              D.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完成
            • 4.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 5. 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
              [     ]

              A.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C.确立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D.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 6. 有这样一则长诗:“……祖国,您在哪里?……在西藏和平解放的签字笔里,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声里,在新宪法散发出的阵阵书香里……”。诗中“新宪法”指的是
              [     ]

              A.1954 年宪法
              B.《共同纲领》
              C.1982 年宪法
              D.《临时约法》
            • 7. 制度的革新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安宁清谧),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
              ——《通典·选举三》

              材料二 (美国)1777年大陆会议通过的《邦联与永久联合条例》……适应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但尚未发展的水平,符合美国人民既要求联合又反对中国集权国家的政治心态。然而,由于邦联政府没有全国性的独立行政部门……没有征税权,也没有自己的军队,邦联行政部统治各州的唯一权力只是劝告的权力。《邦联条例》没有真正把美国统一起来,邦联政府有名无实。同时在国际上没有信誉,借不到分文外债。
              ——《论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第一条  第八款:合众国国会有权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制定工商业政策、建立军队、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决定对外和战、管理对外贸易等。第一条  第十款:各州无权自行发行货币、征收关税、保有军队、宣战、媾和、外交等。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18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通过了《选举法》,确认了建国初期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普选、逐级召开地方各级人大和人全国人大提供了法律基础。第一条  各级人大代表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第三条  全国人大代表、省、县和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其下一级人大选举;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第六条  每一选民只有一个人投票权。第五十五条  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和乡、镇出席县人大代表的选举,采用以举手代投票方法,亦得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县以上各级人大之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律》(1953年)

              (1)简析材料一政治制度革新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意义。
                                                                                                                                                                              
              (3)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选举制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选举制度确立的背景。
                                                                                                                                                                              
              (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制度革新的认识。
                                                                                                                                                                               
            • 8. 材料: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1:1。
              ——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家宝总理说,政计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 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