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诗作

              材料二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指的是什么?(5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商鞅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2分)

              (4)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两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 2.

              (32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据《史记》载:“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疆”。

              材料二  据《魏书·食货志》记载:“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里说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三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认为:“西法各种,西人藉以富强,已收实效,皆有程式。我步趋其后,较易见功。由西文译作中文,以西学化为中学,不及十年,中国人才无难与泰西相领顽”。……他在《易言》中又主张:(中国)“于政事之举废,法令之更张,唯在上之人权衡自秉”,上下“情谊相隔”,不如西方议院制度优越。他把西方议院制度比附为士大夫所向往的尧舜“三代制度”,希望中国能够“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实现“长治久安之道”。

              材料四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举措,并指出商鞅变法给秦国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采取的重要措施及特点。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进步作用。(1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郑观应的主要思想及产生的历史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美国政权构建体现的原则及进步意义。(6分)

               

            • 3.

              (11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4分)

              (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3分)

              (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4分)

               

            • 4. 【题文】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
            • 5. 【题文】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点不包括
              A.焚烧诗书,实行文化高压政策
              B.严刑峻法,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
              C.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D.废除分封制,设置新的地方管理机构
            • 6.
              【题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发生的历史背景有什么不同?分别简述这两次变法在富国方面的措施。并概括指出两次变法性质的不同点和历史作用的相同点。谈谈有何启示?
            • 7.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   鞅
              (宋)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材料二】“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王安石
              【材料三】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回答下列问题:
              ⑴王安石和商鞅有什么共同点?
              ⑵材料二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⑶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代以前人一般都认为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而材料三给予了高度首肯,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 8. 【题文】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初“世卿世禄”制度
              D.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
            • 9. 【题文】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B.发展新兴封建经济
              C.富国强兵增强国力
              D.正式废除井田制
            • 10.
              【题文】比较商鞅变法与此前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有何异同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