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商君书》
              材料二  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魏书•高祖纪》
              (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体现?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
            •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高祖曰:朕昨入城,见车上妇人冠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
                           澄曰:著犹少于不著者。高祖曰:深可怪也!任城意欲令全著乎?
              --《魏书•任城王元澄传》
                  材料三  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改变“不均”推行的经济措施及其政治目的。
              (2)材料二中孝文帝为何批评元澄?这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4. 商鞍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甲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叶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借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稗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碑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魏书•食货志》
              (1)农业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土地是我国古代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上述两则材料中的改革措施分别实行了怎样的土地制度?这两种制度都对土地所有制形式进行了怎样的改变?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革故鼎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 5. 太和时期,北魏仿周礼重制祭祀之礼,造明堂、营太庙,反复争论推敲祭祀的各种细节,有意识的强调祭祀之礼作为宗族结合精神支柱的特征,发覆了孝道之义。……礼入于法,创制阐礼,礼是儒家,处理家庭宗法关豕的准则,孝文帝以律阐礼,使之具有强制性约束力。加重对不孝罪的惩罚,他认为:“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逊父母,罪止髡刑。”创立了存留养亲制度,规定:“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歌。”孝文帝还把刑罚的目的由“以刑刑民”转向“以刑禁民”,把用刑“参详旧典,务从宽仁”作为法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北魏法制自此由严酷向宽缓转折。
              --------依据刘成江《阐述孝文帝法制改革的措施和影响》整理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历史影响。
            • 6. 材料一  北魏文明太后、孝文帝改革的最大特点在于,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政治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使北方地区的胡人与汉人的差别日趋缩小,以至于融为一体,这是北魏改革最为了不起的成就。--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五胡乱华”是一个贬义词,其实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民族活动地区出土了大量反映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辉煌的北朝文化遗址遗物。从东汉末年的和林格尔壁画墓,到云冈石窟,司马金龙墓,北齐娄睿墓等乃至“平城”等北朝的都城建筑,以及在瓷业、农业、科技方面,都是北朝留下的,堪称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它还带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各种信息,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唐盛世的诸多业绩都源于北朝。--摘自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魏推进“胡人”汉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进这一进程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
            • 7.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井田受之于公,毋得鬻卖,故王制曰:田里不鬻。秦(商鞅)开阡陌,遂得买卖。又战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隶役五家,兼并之患自此起。民田多者以千亩为畔,无复限制矣。
              --《文献通考•田赋考一》
              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不栽树者谓之露田。妇人二十亩……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和北魏孝文帝分别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以促进封建化进程。
              (2)根据对上题中的分析,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待奴隶主贵族分别采取了什么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胡乱华”是一个贬义词,其实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民族活动地区出土了大量反映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辉煌的北朝文化遗址遗物。从东汉末年的和林格尔壁画墓,到云冈石窟,司马金龙墓,北齐娄睿墓等乃至“平城”等北朝的都城建筑,以及在瓷业、农业、科技方面,都是北朝留下的,堪称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它还带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各种信息,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唐盛世的诸多业绩都源于北朝。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材料二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
              (2)材料二中北魏孝文帝改革受到批评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北京图书馆藏拓《元羽墓志铭》(部分):
              侍中司徒公广陵王墓铭志 使持节侍中司徒公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广陵惠王元羽,河南人。
              注:此墓志铭为孝文帝之弟羽(元羽,谥号惠)的墓志铭。
              (1)从墓志铭中,可以推断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具体内容?这些改革内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cuì禽兽细毛)腥膻满咸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节选)
              (2)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表现形式、文明发展角度,谈谈你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认识。
            • 10.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1)孝文帝为“变夷俗”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一对此举持何观点?

              材料二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全集》
              (2)运用材料二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对孝文帝改革进行评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