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维新变法在教育改革方面均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四年七月十八日在废藩置县后不久即设立了文部省,……(文部省)把确立学校制度作为当务之急。……以前的学问只限于士人以上的阶层,学制颁布以后则普通人即“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子”(后又加进卒)都能进学校学习。……学制明确表示由文部省统辖全国的学政,并制定了学区制,……小学校使用的教科书是欧美教科书的翻译本、改编本和福泽谕吉的《劝学》、《世界国尽》等启蒙教材。 
              --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材料二 除去抓印把子的政权变革(制度局之设),维新派最重视的就是科举变革。他们不仅将变科举视为培育人才的百年大计,还视科举改革为士人意识转换的枢纽。……他们也将清朝在近代的积弱积贫,国势日衰,国土日削的局面归咎于八股。……百日维新开始不久,光绪帝即下诏谕令自下科开始乡试会考及生童岁科各试,废除八股文,一律改为试策论……而且针对以往八股取士时考官偏重楷法,但求文字漂亮之弊,强调考官“不得凭楷法之优劣为高下。”
              --张鸣《再说戊戌变法》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推动科举改革的原因?并概括科举改革的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教育改革上的不同之处。
            • 2. 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 3.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 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  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竟,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
              --《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的认识。
            • 4. 中国维新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还是有些不同点,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之处才使得改革呈现不同的结果。
              材料一  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不像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西方的影响。此外,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同中国帝国的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日本的商人阶级拥有更大的自治权和更强的经济实力,……日本军人在社会的最高层,而不象中国军人那样在社会的最底层……(日本比中国)能更快地对这一入侵作出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大久保利通在1874年以后,为了拥有能与欧美列强抗衡的国力,开始……引入近代技术,雇佣多名外国人技师,把藩和旧幕末的矿山和军事设施作为官营事业进行经营。……同时,为了发展交通,大久保利通还积极颁布鼓励国内民间事业发展的政策,让其修建港湾、道路和进行农业改良等。               
              --大石学《幕末• 维新》材料三  中国和日本是两个非西方国家,(19世纪)面临的任务也非常相似,……不同点则在于所采用的政治策略不同……从日本的总策略上来讲,我把它叫做慢三步。……而中国从总的策略上来讲是快三步……他们想要马上能见效的……康有为说:“慢改不如快改,小改不如大改。”
              --华世平《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比较百日维新和明治维新的政治策略和哲学理念》
              请回答:
              (1)面临西方的挑战,材料一从哪些角度解释了日本能更快“做出反应”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大久保利通实施的经济政策。材料中体现该政策实施的特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日两国面临的“相似”任务。材料三中体现戊戌变法在策略上存在什么问题?本质上说明了什么?
            • 5.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方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请回答;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材料二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3)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4)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6.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日本颁布笫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劫令》,文部省把大力发展小学教育,把普及国民义务教育作为实施《学制令》 的首要任务,并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并规定要开办工(机械、矿山)、农、 水产、商止等10种实止学校,用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 1879年颁布了 《教学大旨》突出强调日本文化教育的宗旨在于根拔祖宗的训典,形成忠孝仁义的思想品德。《教育救语》 则要求臣民“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
                  材科二  俄国1863年的《大学章程》和1864年的《切等国民学校章程》 和《文科中学和中学孩备学校章程》等教育章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办各类实科学校,二是开办古要文科中学、陆军幼年学校和教会学校。沙皇政府规定,只有在古典文科中学毕止的学生才法升入大学学习。古典文科学校的教育,是使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古典学科上,修止期长达八年。实际上学生都是责族的子弟。陆军幼 年学校是专为帝俄军官和资族子弟设立的,这类学校注重军人纪律、强调尚式精神,重视“忠君”“爱国” 思想的培养。与此同时,沙皇还保留了教会学校。此外,在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 中就明确规定,神学在各类学校教学科目中居着位,僧侣有担任教师的优先权。
              请回答:(1)据材料概括、日教育改革的异同点。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俄、日教育改革对两国的影响。
            • 7.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脾】
              改革是社会发展变代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的1861年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为了摆脱落后面貌而进行的鼎故革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 “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 “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材料三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60年代后沙皇亚历山大是如何寻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的? 
              (3)孝文帝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1861年改革都遇到了阻力,请间日本改革者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
              (4)观察材料三图片中的服饰,从社会进程的角度说明两次改革的影响。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日本]福泽渝吉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
              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人跨海而来”指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是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的”?他们提出的“非凡的改革方案”具有怎样的局限性?并举2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 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90年,明治天皇颁布了在日本近代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教育敕语》.从它颁布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成为了日本的教育基本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教育敕语》说:念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世济厥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也。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望尔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律己、博爱及众、修学问、习职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而广行公益,开辟世务,常尊国宪、时守国法,一日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可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 -----《神速泽谕吉第十卷》日本•岩波书店出版
              (1)据材料,“教育之渊源”具体指什么?据此概括日本颁布《教育敕语》的本质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教育敕语》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 10. 材料一   1947年实施的《日本国宪法》规定:
              第一条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政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第九条  日本国民衷心谋求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  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第十一条   本宪法所保障的国民的基本人权,作为不可侵犯的永久材料。这部宪法的核心,是第9条,也就是这部宪法被称为“和平宪法”的原因。根据《每日新闻》在l946年5月做的民意调查,赞成“放弃战争(即宪法第九条)”的高达70%,反对的仅占28%。
              --摘编自《留下的烙印远不止一部和平宪法:麦克阿瑟改造日本》
              材料二    新安保法案共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卫队法》、《武力攻击事态法》、《周边事态法》、《联合国维和行动(PKO)合作法》等10部法律的修正案综合构成的《和平安全法制完善法》,二是随时允许为应对国际争端的他国军队提供后方支援的新法《国际和平支援法案》.日本历届政府以宪法第九条为依据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但现任府和执政党依据2014年7月做出的变更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制定了法案,于2015年5月提交国会审议。7月15日,在一片反对声浪中,日本众院强行表决通过了新的安保法案日本民众在国会门前抗议,要求撤回法案。
              --摘编自《朝日新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相比,《日本国宪法》内容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评日本新安保法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