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生活观念俭朴
              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得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摘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1)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三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其主张的相同之处。
              (2)指出材料二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与材料三主张的相似点。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两位先生”的含义,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 3.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准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 4.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 5. 有学者认为:先进的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活力因素,都是促使中国文化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原因。但是必须看到,它们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和动力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里说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指的是(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深重的民族危机
              C.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
              D.近代中国的革命斗争
            • 6.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 7.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是清朝统治者在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实行的三次自救运动。这三次运动的共同点是(  )
              ①都是学习西方的活动                ②都加剧了社会矛盾
              ③都推动了政治制度变革              ④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8.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不同的观察视角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转型并不是由于中国社会自身发展而进行的自觉要求,而是由于外界力量强加给我们,使我们被迫接受和进行改变的。因此谈到这一点时我们更不能不常有一种受压迫和受屈辱的感觉。
              ------刘惠君《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合理地利用注入了变革因素的民族主义,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为中国变革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
              ------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评论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9. 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促进民族国家认同
              B.外来冲击推动中国法制建设
              C.排满反清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D.民族危机下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 10. 刘伟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中写道:“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总体上看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伴随着这一转变的,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新旧结构的更替过程。”下列观点违背转型发展趋势的是(  )
              A.“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自专其利”
              B.“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日益猖獗”
              C.“洋机器于耕织、刷币、陶埴诸器皆可制造,有裨民生之用”
              D.“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