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  在清末预备立宪中,清政府以“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筹设咨议局。各省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对咨议局有监督、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但本省督抚如有侵夺咨议局权限或违背法律等事,咨议局得呈请资政院核办。1909年,除新疆外,全国21省咨议局成立。咨议局议员全部由选民选举产生,这在中国尚属首次。绝大多数咨议局会前都制定了议事细则、旁听规则、办事处办事细则等。咨议局开议后,提出的议案主要包括保护咨议局职任权限、收回利权、纠举不法官吏、发展实业、发展新政宪政、减轻百姓负担、兴修农田水利等几个方面。议员们经常与督抚进行斗争,如云贵总督出告示要将盐价每百斤加价一两,云南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要求取消告示,进而决定停止开会,集体辞职,迫使其妥协。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侯宜杰著《20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咨议局的主要职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咨议局在近代民主宪政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 2. “皇太后和她的顽固派支持者们在1898年解除了光绪帝和康有为的权力,但是1901年之后却采取行动实施他们的大部分激进的改革计划。”对于慈禧太后的这些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缓和严重的社会矛盾
              C.实现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宗旨
              D.起到了稳定清朝统治的作用
            • 3. 材料  1908年7月宪政编查馆奏定《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朝廷予以公布。其中咨议局议员选举资格如下:
              一、曾在本省地方办理学务及其他公益事务满三年以上著有成绩者;
              二、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及与中学同等或中学以上之学堂毕业得有文凭者;
              三、有举贡生员以上之出身者;
              四、曾任实缺职官文七品武五品以上未被参革者;
              五、在本省地方有五千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
              六、凡非本省籍贯之男子,年满二十五岁,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在寄居地方有一万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
              七、凡属本省籍贯,或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之男子,年满三十岁以上者。
                                                                 一据1908年《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咨议局议员产生办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的历史影响。
            • 4. 材料  端方在清末,绝对属于满人中的翘楚。他思想开明,又能干。早在戊戌变法中,他就是满人中不多的变法支持者。晚清预备立宪,他更是非常卖力的推动。外出考察立宪的五大臣中,他是最重要的一位。他在地方任上,一边大力改革,一边着力防范革命党,但处置起来却比较温和。若不是慈禧和光绪翘得太早,端方没了靠山,遭政敌算计,罪名是在慈禧的葬礼上沿路照相,作为满清能臣,他理应在后来的政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清王朝的倒计时的几个月,端方被重新起用,受命督办川汉、粤汉铁路,不久就赶上保路运动。他从湖广总督那里讨了一个多标的新军,入川弹压。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尽管端方刻意隐瞒武昌的消息,但他所带领的这一团士兵,还是变得躁动起来。端方闻到了气味,却无处可逃,被士兵斩首。就这样,端方成了清亡之际,名气最大的牺牲者。一个异族统治的朝代灭亡,牺牲掉的,往往是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人。--摘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端方作为满清能臣在晚清政治中扮演的角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端方成为“牺牲者”的原因。
            • 5. 材料一  清政府的宪政改革是真诚的,那种指责宪政改革不真诚和拖延的观点是缺乏根据、站不住脚的,只是代表了革命党人和一部分激进的立宪派人士的意见……作为一场“传统内的改革”,清政府所认可的宪政概念含有维护过去的传统和王朝统治的企图,这是显而易见的,对一个相信自己还有足够的权威“钦定”宪法和国会的王朝来说,维护自身权力的企图自然是其最本质的目的。
              --梅恩伯格《中国立宪政府的出现1905--1908》
              材料二  然而,当时中国立宪派士绅精荚们,为了仿效日本的“立宪”。却走到英国式的“民定立宪”模式上去了。这是一种分权化的、用宪法限制王朝政府权力的自下而上的立宪运动。清末激进立宪派士绅的逻辑是这样的:既然立宪可以致国家于富强之途,要立宪,就要学英国,因为英国自下而上的民定宪政,才是货真价实的立宪。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廷与立宪派在“立宪”问题上的分歧及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5年宪政运动骤然高涨的直接原因及清末宪政改革的实施效果。
            • 6. 材料一  秦、汉时以廷尉主刑狱,魏晋末年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成为定制,隋代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行政机关刑部审批。唐制规定凡遇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称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审,称三法司。决狱之权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时,可上奏皇帝圣裁。大理寺卿官秩,隋初为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同。明、清均正三品,可参与朝廷大政会议。通常古代地方的司法机关如在州和县级,是司法和行政合一的。历代的特务组织,如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也都有司法审判权,甚至还凌驾于普通三法司之上,直接受皇帝管辖,自行审判、执行。同时,明清的会审制度也完善起来。死刑案件的最高决定权还在皇帝手里。中央集权在司法方面有了集中体现。
              1902年5月1 3日,清廷颁布上谕:“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清史稿•志一百十九))记载:(1906年)改刑部为法部,统一司法行政。改大理寺为大理院,配置总检察长,专司审判,并不会都察院,而三法司之制废。……刑事有检察官莅审,人命有检察官相验,法院行之而不能行之于州县(政府).--整理自《中国古代法制》材料二  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确立了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原则: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60、70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一一刘祖熙((改革和革命》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末年以前中国司法制度的特点并指出清末司法改革的内容。
              (2)1864年俄国的司法改革有哪些进步?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
            • 7. 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即多达50余个。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这种现象(  )
              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觉醒
              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
              C.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
            • 8. 下表是“晚淸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表中反映出的三类译书比例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类别1860-1899年1902-1904年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
              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
              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
              A.晚清自救的需要
              B.经济发展的需要
              C.社会改造的需要
              D.全盘西化的需要
            • 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国有兴革,何以使民不疑?国有征敛,何以使民不怨?兴革视民之俗,何以杜其疑而使之和?征敛视民之力,何以平其怨而使之服?权衡枢纽,必在议会。……所拟定的府县议会议员,至多不过5人,而且选举人与被选举人限于“有家资或有品望”的绅士。
              --张謇《变法平议》
              材料二  1909年10月,江苏谘议局议长张謇就发起组织谘议局联合会。分别以“预备立宪公会”和江苏谘议局研究会等名义宴请各省议员代表。对于请愿书和请愿团成员,张謇都仔细斟酌,并发表《请速开国会建设责任内阁以图补救意见书》,情真意切,情理交融,从列强瓜分中国谈起,将国家的危机娓娓道来,最后落脚到只有速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方可全国上下一心以共同抵御外侮,否则,就使得爱国者灰心,人心殆失……1909年底开始,轰轰烈烈的请开国会运动序幕拉开。
              --《张謇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参与及影响》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活动的积极作用。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乾隆壬子(1792年),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昭裢《啸亭杂录》卷4《议政大臣》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如君主与贵族的契约关系、贵族的政治权利和君权有限、对王权限制的宪章。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洛克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三权分立的观点。孟德斯鸠则提出,三权不仅要分立,而且要相互制约。
              --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等
              材料三  1909年8月23日清廷颁布了《资政院章程》.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议员分钦定和互选两类,……资政院的职权有:一、国家财政的收支预算;二、财政收支决算;三、税法及公债;四、新定法典及以后修订;五、其余奉特旨交议的事件。
              --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宣统三年四月十日(1911年5月8日),颁布新订内阁官制,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任命奕助为总理大臣。阁员13人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汉人占4人,……责任内阁只对君主负责,内阁总理及各大部大臣由君主任命,……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据材料一,说明“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设立都体现了分权”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分权”目的有何区别?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权力制约思想形成的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晚清改革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