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华盛顿会议实际是美国在将近10月底建议召开的……我很高兴收到了中国外交总长颜惠庆的私人电报,是由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博士签署的,他是外长和我的挚友。电文说颜博士想委派我为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中国全权代表,问我是否愿意担任。第二全权代表的职务由施肇基先生担任,因为他是当时驻华盛顿公使。我立即明白了这次电询的目的,因为我想到了我们在巴黎的尴尬处境。我毫不迟疑地回电,表明若需要我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拟议的会议,我将乐于从命。颜博士大可不必为席位的主次耽心,我指出施肇基博士不但是驻华盛顿公使,他从事外交事业的资历也比我老。结果外交部正式来电邀请我做中国代表团成员。总统的命令系在会议召开后公布,任命施肇基博士为首席代表,我名列第二,王宠惠博士位居第三。这项使命对中国至关紧要,虽然我对于中美两国在华盛顿以及在北京的讨论几乎一无所知,能奉命承担这一使命,还是很高兴的。

                        ——《顾维钧回忆录》

              (1)根据材料,分析顾维钧乐意代表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作为外交家的顾维钧所具有的高贵品质。

            •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由于未能在巴黎和会上达到其在远东地区扩张势力的目的,故又积极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来讨论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以求拆散原有的英日同盟,打击日本在东方的优势,以建立自己在远东的霸权。而英国也深感日本发展趋势的威胁,迫切希望重新调整帝国主义在东方的势力均衡关系。因此由英、美共同发起的华盛顿会议于1921年召开。

              ——摘编自来新夏《华盛顿会议与中国民众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 3. 21世纪以来,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美国与东亚关系的理解。
                  材料一  这时,美国对自己的经济发展能力已有充分的估计和信心,希望通过竞争的方法在世界市场上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孤立主义政策招致舆论的责骂和大公司的反对。已离任的驻华公使田贝在当时说:“在我们面前有着灿烂的前景,这将使太平洋比起大西洋来对我们更显得重要。”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德、俄等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摘编自项立岭《中美关系史全编》
                  材料二  美国“区域遏制”的集大成之作是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它实现了以国际条约体系从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遏制日本在远东太平洋扩张的战略目标,重新确立了远东的“门户开放”。
              --据金卫星《“门户开放”: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扩张战略的历史轨迹》改编
                  材料三  东亚的经济增长率名列世界前茅。克林顿总统上台后,积极推行“国家出口战略”。90年代以来,美国与以东亚为主的亚洲国家之间每年的双向贸易额超过3600亿美元,是15年前的4倍多,比美、欧之间的双向贸易额高出近40%。
              --刘克《美国的亚洲经济新战略--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促使亚太市场开放》
              (1)写出美国开始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时间。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提出该政策的背景。
              (2)任选材料二中的一方面,简述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是如何遏制日本的。(只选方面,不简述不得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与以东亚为主的亚洲国家贸易的特点。结合材料三和时代背景,简析形成以上特点的原因。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历史上的“航行自由”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荷兰法学家格劳修斯(Hugo Grotius)。格劳修斯提出世界海洋应该是“自由”的而不是受到某些国家控制的。这一关于“航行自由”的观点最终为世界各大国所接受。

              海权大国,不管是18-19世纪的英国还是现在的美国,都是航行自由的坚定拥护者。英国主张航行自由是为了推行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美国主张航行自由既为了确保经济扩张,也为了给美国海军提供在世界各地的“战略介入”,从而维持美国的海上霸权。17世纪的格劳修斯认识到沿海国家应对沿海水域拥有一定的主权,所以航行自由并不是绝对的。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期,国际上通行的规范是沿海国家可以拥有3海里的领海。这是基于所谓的“大炮射程原则”,即一国应对位于自己大炮射程以内的水域拥有控制权。但这一3海里的原则显然不适用于20世纪的现实。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12海里领海权。此外,国际社会也认识到沿海国家应对它们自己领海以内的资源具有开发与使用权。这些关于海洋权益的争辩最终反映在1982年谈判达成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上。

              美国“航行自由”政策的另一矛盾之处在于,美国宣称自己是唯一有意愿与能力维护航行自由这一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核心成分的国家,但与此同时,它却拒绝加入最能体现航行自由原则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请回答:

              (1)材料材料,指出“航行自由”概念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推行所谓公海“航行自由”政策的实质并说明原因。

            • 5. (15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下面是反映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态度的漫画

              材料二:1916 年,民主党的威尔逊谋求连任总统,他的竞选口号就是:“他使我们远离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的民意也坚定地站在中立的一方。大多数美国人对世界事务毫无兴趣,支持孤立主义政策。 … … 威尔逊知道相当部分美国人并不同情英国——爱尔兰裔的美国人不满英国统治爱尔兰的方式,同时数百万的德裔美国人又希望德国在战争中获胜。此外,流亡到美国的俄国犹太人对沙皇恨之入骨,希望德国击败俄国。据说在战争爆发前,威尔逊总统对德国大使说:“我们必须保持中立,否则,我们这个混合民族的国家将会支持欧洲的不同阵营。” 

                                                              ——摘自《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 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民众对欧洲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 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导致美国在一战前期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 9 分)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提出要建立一支最终能“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所维持的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势均力敌”的海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则表示:“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1920年,日本不顾经费缺乏的巨大压力,将海军预算提高到国家支出的1/3,开始实施建立“八八舰队”的计划。

              材料二 条约签字后,美国国务卿休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并指出其本质。

              (2)材料二中的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对美国和中国分别有何影响?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解决的原因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材料二 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我相信,我们能。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是多么不信任,您不应该怀疑英国与法国政府的能力,各项允诺完全地、公正地立即付诸实现。

                                  ——节选自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1938年9月28日)

              材料三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张伯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各项允诺”是如何“立即付诸实现”的?英法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政策的实质及导致的最终结果。

            • 8.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早在一战爆发前,日美之间的矛盾就已经变得格外引人注目,日本在中国问题上的立场是独霸和排他性的,而美国则坚持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不承认日本所谓的特殊利益和特殊地位。日本派兵参加一战,趁列强忙于欧战的机会,攫取了德国的在华权益,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美国对日本疯狂的在华扩张行为早已不能容忍。一战结束后,美国势力重返东亚。1922年,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在以美国为首的列强联合进攻面前,日本开始实行与列强保持一致的所谓“协调外交”。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改变了日美经济关系赖以生存的国际环境。此时的日本将魔爪伸向中国,随着日本军事行动的步步升级,不可调和的日美矛盾最终引发太平洋战争。 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日美安保条约》等,把日本牢牢地拴在了自己的战车上。

              ——摘编自武寅《两次世界大战与日美关系》

              (1)根据材料概述日美关系的演变。(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美关系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7分)

            • 9. (15分)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1月11日,历时4年有余的一战结束,中国参加的协约国阵营是战争的胜利方。而早在和会召开前,“欧西报纸颇有中国参战不力,且闻有人拟乘机破坏,不使加入之说。”因此,中国的所谓“战胜国”地位不过是虚幻的,列强从未将中国视为平等一员。

              ——摘编自姜涛主编《中国近代通史》(十卷)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①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材料三 1942年元旦,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国……兹宣告: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参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事和约。 ——摘自《国际条约集(1934-1944)》

              请回答: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列强“从未将中国视为平等一员”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请填写表中①、②两处的相应内容,并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6分)

              (3)材料三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哪个文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该文件出台的主要背景。(5分)

            • 1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一开始,美国国务卿休斯就在全体会议上提出了限制海军军备的方案,认为美、英、日三国应当拥有的主力舰吨位是美英各50万吨,日本30万吨。但为了照顾英国的面子,休斯表示在主力舰的数量上让英国领先,即英国可拥有22艘,美国保留18艘。对此建议,尽管英国海军将领提出反对,但英国政府还是接受了此建议。

              日本对休斯的建议表示强烈反对,加腾提出了10∶10∶7的要求,美国坚决予以拒绝。日本要求承认其原来在中国的权利,要求美国对其在太平洋诸岛的防卫维持现状,作为接受上述比例的交换条件。最终签订的《五国海军协定》规定,五国可拥有主力舰的总吨位,按标准排水量:美英两国分别不得超过52万5千吨;日本31万5千吨;法意两国分别为17万5千吨。

              ——摘编自《华盛顿会议:一战后经济衰弱下的无奈裁军》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上对英国、日本采取不同态度的原因。裁军协定的最终结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签订《五国海军协定》的意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