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0年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投入使用,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铁路改变了英国社会,这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输速度上,也不仅体现在把全国交织成一张铁路网,从而把各地区不分远近连成一体上;它还改变了人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对生活的看法。时空变了,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以秒来计算;过去一二百英里是遥远的地方,现在近在咫尺。时空缩小了,悠闲时代过去,时间就是金钱,准时准点是新的生活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火车还进一步教会人们遵守纪津,因为铁路本身就体现着强制,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个忙碌的世界。

              ——摘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96年,清朝下旨修建粤汉铁路,到1911年,修了两段不到一百公里。1916年6月,完成广州至韶关段。1918年9月,完成武昌至长沙段。1930年,国民政府利用英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开始修筑株洲到韶关段。中国工程师凌鸿勋经过勘探调整方案,在备战抗日背景下,1936年4月,株韶段提前15个月建成,修了40年的粤汉铁路终于全线贯通。从“七七”事变到广州失陷的15个月中,这条铁路共运送部队200余万人、军用物资70余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大动脉。

              铁路

              修建时间

              武汉至广州最快时间

              粤汉铁路

              1896—1936年

              44小时

              粤汉铁路(京广南段)复线

              1955—1988年

              11小时

              武广高速铁路

              2005—2009年

              3小时多

              ——摘编自文热心、颜石敦《粤汉铁路贯通记:一颗道钉一滴血》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九世纪英国蒸汽火车铁路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粤汉铁路得以建成的历史原因,并简析现代所修两条武汉至广州新铁路差异的原因。

            • 2.

              铁路作为新生事物在西方大行其道之时,晚淸时期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却艰难曲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城(苏州)初复时,该(英因驻沪)领事等请由沪开铁路至苏,当经剀切禁阻……査铁路费繁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绝。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的信(1865年)

              材料二 议铜钱、铁路,此两事有大利于彼,冇大害于我,而铁路比铜钱尤甚……洋人贪利无厌,志在必行……或谓用洋法雇洋人,自我兴办,彼所得之利,我先得之。但公家无此财力,华商无此巨赀……一时断难成议,或待承平数十年以后。

              ——湖广总督李鸿章奏折(1867年)

              材料三 火车铁路利益甚大,东西洋均已盛行,中国阻于浮议,至今未能试办。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倘海多铁舰,陆有铁道,此乃真实声威,外人断不敢轻于称兵恫吓。尚祈主持大计为幸。             ——李鸿章致醇奈王的信(1883年)

              材料四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北的格局为一变……至1911年,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千米,仅占14%。中国、美国、英国铁路修筑情况统计表

              国家

              时间(年)

              总里程(千米)

              中国

              1872—1894

              364

              1895—1911

              9254

              美国

              1850—1910

              约37万

              英国

              1825—1890

              3.2万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对修建铁路所持的态度。比较材料―、二,指出其变化之处,并概梏李鸿章两次建言的出发点。



              (2)据材料三,指出李鸿章请求修建铁路的意图。据材料三、四,概括晚清时期中国铁路事业呈现的主要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晚清铁路事业发展对中国的主要影响,并分析李鸿章的意图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

            • 3.

              铁路是近现代文明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窃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力任其难,勉副众望。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

              材料二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三从1955年起,京广铁路开始修建复线,至1988年,全线宣告完成全部复线的建设,经过多次提速后,自北京至广州的客车,旅行时间已由过去的90多小时缩短到21小时,武汉到广州的时间也缩短到11个小时左右,……2005年6月,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始建设,于2009年11月全线建成,建设工期用了4年半,设计时速350公里,武汉到广州的全程最短运行时间3小时,2012年,京广高速铁路北京—武汉段全线建成,北京至广州全程运行时间将缩短至8小时。

              ——《楚天金报·三条粤汉铁路见证巨变》

              材料四世界主要国家铁路网密度统计表

              铁路网密度

              按人口计算

              按国土面积计算

              总里程【公里】

              统计年份

              单位

              公里/每万人

              公里/万平方公里

              中国

              0.84

              114

              91000

              2012

              美国

              5.55

              538.3

              226427

              2007

              加拿大

              16.18

              1009.2

              57216

              2007

              俄罗斯

              5.9

              699.1

              128000

              2006

              法国

              5

              533.62

              29901

              2008

              ——《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资料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京张铁路修筑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京广铁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比较中国在世界铁路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并谈谈你对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的看法。

            • 4.

              铁路交通在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意义上的铁路首先出现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这可以在经济社会中找到最深刻的根源。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在经济飞速发展和技术不断突破的推动下,铁路这种更加完善的交通方式的出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摘编自《铁路改变世界》

              材料二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

              210

              105

              93

              8

              2

              2

              1880

              372

              169

              175

              16

              5

              8

              1890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

              760

              284

              402

              60

              20

              24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铁路交通从无到有。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的铁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摘编自《中国铁路史》

              材料四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中国的高铁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推销中国高铁,“高铁外交”席卷全球。

              ——摘编自“凤凰读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路首先出现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后半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

              (3)依据材料三、四,比较说明中国铁路与高铁发展背景的异同。

            • 5.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嘉庆《大清会典》(卷12)的规定:“凡荒政十有二:……四曰发赈;……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的原因。

              材料二 从冰心回家看民国春运

              1929年12月14日,农历十一月十四,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冰心准备从北京回家过年。……她接到了父亲发来的电报,得知母亲病重,急于回去照顾病母;当时是国民党执政,国民政府继北洋政府之后,又开始了一轮废除农历、取消春节的运动,年假只在元旦时放,到了除夕和大年初一还要照常上班,最多只象征性的给两天假期,冰心要想跟父母过一个团圆年,是不能等到除夕才回去的。……

                    12月14日一大早,冰心就给旅行社打电话,要求代买一张从天津去上海的船票,人家告诉她:这几天回上海过年的人特别多,所有的舱位都卖完了,最快也得等到19号才能有票,而且还是最差的四等舱。冰心斩钉截铁地说:“无论如何,我是走定了,即使是猪圈,是狗窝,只要能把我渡过海去!就这样订下了19号的船票。然后她又去火车站买好了去天津的火车票。

                                  ———摘自2013年02月12日羊城晚报【微博】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1929年民国社会生活主要有哪些变化?作家冰心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准备回家过年,说明民国时期交通处于什么状况?

              材料三  1949年时,中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几乎没有重工业;1952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35.5℅;到1957年,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提高到了48℅.

              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材料三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应汲取的教训。

            • 6.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请你解答如下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问题:

               领域

                 表现

                 服饰

               长袍马褂、    ①    、旗袍、西装

                 餐饮

               中餐与   ②    

               交通工具

               马车、人力车,电车、汽车、火车、轮船和    ③   

               通信工具

               邮政通信、   ④    、电话


              (1)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2)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近代交通与通信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7.

              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 8.

              2017年世界职业超模大赛5月30日在扬州开幕。服饰打扮等生活风尚的新追求作为社会文化的另一种载体,展现着时代的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以来……由于盐商生活方式的影响,江南特别是扬州地区呈现物质繁荣、名流荟萃的景象。周边地区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致“作事轩昂,尽事奢华,此以江南盐商扬州最多,向曰扬气。”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四 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极度贫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21世纪,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大象版)第十一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中“扬气”与“洋气”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中“扬气”变为材料二中“洋气”的历史原因。


              (2)对比材料二、三,分析19世纪后期的中国人与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发生的变化之处。


              (3)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与风尚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 9.

              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1)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

              (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小华同学对路陆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 10.

              材料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随着大吨位轮船在海上开始取代帆船……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降低了货物的运输费用,便利了国际间的贸易,使各国的国内市场逐渐汇合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商品的行销空间。                                                  

                                          ——摘编自黄鲁成《国际贸易》

              材料三


              (1)      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新式交通工具有何进步之处?




              (2)      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交通运输工具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3)      材料三所示的这种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