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相比,相同点是
              A.农民或封建王公掌握领导权B.民族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C.以反侵略反封建为革命任务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下令剪辫子,形成一股强大的剪辫运动的社会潮流,被人们称为“辫子革命”。首先在军、警、政、学等界基本上实行了剪辫,有的地方群众也形成了大规模的剪辫运动……各地出现了一系列强制剪辫及因此而起的冲突,……到1917年,“民国成立,于今六载,南方人民久已将辫发剪除净绝,间有垂乘拖豚尾者,亦千百人中之一、二耳。”
              ——摘自《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礼帽。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思想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旧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相同点。谈谈社会习俗改革在政治方面的意义。(11分)
            • 3.
              “日月无辉数百年,一声霹雳换新天。群魔乱舞虐华夏,烈士揭竿燃狼烟。浴血黄花征幽燕,风云武汉斩楼兰。功名未竟星云灭,江水悠悠伴钟山。”这首诗描绘的历史人物应是(   )
              A.洪秀全B.黄兴C.孙中山D.蒋介石
            • 4.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孙中山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与互斥
            • 5.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少年学习诗文,能熟背四书五经,被誉为“神童”。
              材料一 1898年,戊戌变法,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
              1901年,蒋百里东渡日本留学。当选为中国留日学生大会干事,创办大型综合性、知识性杂志《浙江潮》,宣扬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
              1905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十三期毕业班以冠军身份毕业。
              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
              新文化运动期间蒋百里积极参与,著书立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将。
              1916年袁称帝,蒋百里入川辅佐老同学蔡锷讨袁。
              1933年赴日考察,认为中日大战不可避免,百里将军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
              1937年出版了军事论著集《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
              ——摘自曹聚仁《蒋百里评传》
              材料二
              人们眼中有两个蒋百里,一个文人的蒋百里,爱结社、写文章、交名流;蒋百里曾醉心研究文学。1920年,他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他在“导言”中指出:“文艺复兴,实为人类精神界之春雷。一震之下,万卉齐开。……综合其繁变纷纭之结果,则有二事可以扼其纲;一曰人之发现;二曰世界之发现。”……一个军人的蒋百里,终身梦想是亲手击败整个日本军队。到最后,军人蒋百里战胜了文人蒋百里,虽然,他依靠的只是纸上谈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蒋百里一生的主要贡献。(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百里在人们眼中“角色”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7分)
            •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来保护工业。中国现在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不但是不能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来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的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四讲》
              【材料二】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自始至终都看得最为重要的思想。……民生主义之所以占有如此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要求。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角度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适乎世界潮流的大趋势,摒弃“荒岛孤人”式的封闭,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孙中山的革新开放主张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案,今天依然具有借鉴作用。……孙中山研究忽悠持久普遍的社会意义。他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涵盖了海峡两岸,成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旗帜。——张磊 张苹《孙中山传》
              请回答:
              (1)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后来有什么新发展?(3分)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实现民生主义所要采取的政治主张。(1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最看重“民生主义”?(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特征。(2分)
              (4)孙中山研究一直是学木界的热点,今天我们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2分)
            • 7.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运动主将,有“中国商父”之 称。盛宣怀一生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 商局;1880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 火轮公司;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逐渐发展为真正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一-卢汉铁路;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 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 字会;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
              材料二   1910年初,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政策,下令将已经 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 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盛宣怀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燃 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从去世那一天起,盛宣怀就成为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华 东师范大学教授、《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对盛宣怀的评价:“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 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鲁迅对盛宣怀的评价:“卖国城、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摘编自新京报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盛宣怀的主要活动。(不得抄袭原文)(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盛宣怀。(8分)
            • 8.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和二,指出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地认为“坚持真理”是强者的武器,它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材料二 15岁时,甘地偷了哥哥的一小块金子,由于不敢当面认错,他写了悔过信给父亲。原以为会受到重罚,没想到父亲竞原谅了他,甘地感动得哭了。他认为,父亲信任与慈爱的力量远远胜过责打。甘地在英国留学和南非工作期间,他阅读了许多书籍。《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给甘地以深刻的印象。甘地对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等人著作中,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极为认同,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
              材料三 (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举行总罢业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1983年版)

              材料四 (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994年版)

              (1)材料一体现了甘地的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甘地这一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就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作用的评价有何差异?造成这种评价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