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这一史学观反映出的世界历史的特点是

              A.趋同性
              B.整体性
              C.多样性
              D.全球性
            • 2.

              《红楼梦》中有这样的描写:第40、59回,风姐用以包裹银箸、黛玉用以包裹匙箸的洋巾,宝玉的俄罗斯出品的雀金裘氅衣;第105回。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毕叽、天鹅绒等呢料。该材料反映了

              A.洋货大量涌人中国
              B.进人中国的外国商品主要是纺织品
              C.清代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商品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3.

              英国历史学家罗德里克·弗拉特说:“历史学家所使用的许多质量上的判断或描述就有着一层内含的数量上的意义,有时还有必要使它变得明确起来。……没有从数量方面作出回答的知识,我们便不能解释‘重要’问题上的证据。”罗德里克·弗拉特强调的是

              A.定量分析是唯一可行的史学方法
              B.定性分析对历史研究没有意义
              C.定量分析对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D.定量分析是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
            • 4.

              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

              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 5.

              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 6.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的部分目录:

              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一前2000年)

              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一前1730年)

              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一前1250年)

              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一前950年)

              据此可以推断该书的编写采用

              ①断代史         ②编年史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 7.

              史学大师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作者认为,研究历史应当

              A.尊重史实
              B.集思广益
              C.一分为二
              D.设身处地
            • 8.

              研究性学习题目。(5分)

              材料一、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指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原文是“凡三往,乃见”。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百度百科“三顾茅庐”解释

              材料二、“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材料三、三国时魏国人鱼豢著的《魏略》和西晋司马彪的《九州春秋》都写到“亮乃北行见备”,即是诸葛亮主动去找的刘备。

              ——《 “三顾茅庐”真的存在吗?》

              (1)对于三顾茅庐的真实性,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根据以上材料你持什么意见?为什么?(3分)

              材料四、史学理论家刘知几称史家有三长:史才、史学、史识,章实斋又加一史德,并称之为史家四长。所谓史学,是指史家所掌握的史料;所谓史才,是指对史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所谓史识,则是指对历史事件之间关系以及历史发展方向的认识;所谓史德,则是指历史学家们的职业道德,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能够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

              (2)在对上面第一问的分析中,你使用了“史学四长”中的哪一个?(2分)

               

            • 9.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

              ① 孔子的“礼”         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0.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古代希腊或者中世纪的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布罗代尔意在强调

              A.一切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
              B.应以现实的立场解读历史
              C.以整体视角探究过去的历史
              D.从文明价值角度解读历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