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历史研究要
              [     ]

              A.注重探究事实真相
              B.关注古今之间联系
              C.努力发现全新材料
              D.重视最新史学观点
            • 2. 英国史学家卡尔认为历史是“坚实的解释硬核外面裹着可引起争议的事实的果肉”。下面能成为“硬核”的是
              [     ]

              A.事件发生的时地
              B.事件的前因后果
              C.事件的历史意义
              D.事件的是非评价
            • 3.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     ]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 4. 掌握恰当的史学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 5.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于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国内学术界曾对晚清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了不同的解凑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     ]

              A.政治文明演进
              B.经济转型
              C.社会思潮激荡
              D.社会群体
            • 7. 历史学家马克·布诺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的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诺赫在此强调的是
              [     ]

              A、鉴往知来
              B、以古讽今
              C、厚今薄古
              D、贯通古今
            • 8.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

              A.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B.“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为了克服国内危机,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
              D.在2008年总统选举活动中,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新一届总统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断代史的划分,从一开始就有以政权存亡为外部框架的取意。这种取向,从中国古代到20世纪80年代的很长时间中,在中国学者中自然流行。……(其)相对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国家政治和国家制定的各类制度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发展日益转入对地方社会特定人群的信仰、话语、生活状况和宗教、家族等……的考察,社会学的方法论色彩在这种研究中的重要性凸显。……(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20世纪最初20年间提出了所谓“宋代近世说”和“中国文化漂移论”。……他是要说明:中国的“近世”,早就发生,如同一个生物有机体,自己早就走完了生命的历程,是无可救药的了。不过中华文化的精神要义,已经飘移到了日本。
              ——赵轶峰《明史以外看明史:明史研究范式的四个问题》

              (1)中国学者传统的划分历史阶段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学者研究历史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作者是如何理解内藤湖南的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考古学者徐旭生曾指出:“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以下考古研究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英国学者罗林生通过“贝希斯顿铭文”破解了楔形文字
              B.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找到了古代希腊遗址
              C.中国近代学者通过甲骨卜辞证实了《史记》中商史可信
              D.中国学者依据文献记载和天文学方法认定武王克商之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