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 2.

              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二者主张的相似点是(    )

              A.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产品
            • 3.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共17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材料四

              年份

              立法

              1979年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后

              《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引继出台

              合计

              截至2000年,全国已制定380多件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分别有何重大贡献?(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华民国初期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3分)

              (3)材料三表明中西方国家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基本依据是什么?新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列举至少三点成就)(5分)

              (4)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新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6分)

               

            • 4.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即“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下表中最符合该现象的是

               

            • 5.

              某处名胜古迹有这样一幅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中的“先行者”的遗愿是(    )

              A.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平等
              B.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
              C.思想启蒙,革新传统文化
              D.扶助农工,实现共产主义
            • 6.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 7.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如果把这个观点套用于中国近代史,这里的“一场革命”可以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8.

              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时有一《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政策
              B.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C.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已实现
            • 9.

              《上海时报》1913年7月刊登了某师范学校(注:其生源主要是南方)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位次

              被崇拜者

              得票

              位次

              被崇拜者

              得票

              1

              孔子

              153

              7

              王守仁、黎元洪

              6

              2

              孟子

              61

              8

              朱熹、华盛顿等4人

              4

              3

              孙中山

              17

              9

              程德全

              3

              4

              颜渊

              11

              10

              康有为、袁世凯等4人

              2

              5

              诸葛亮、范仲淹

              8

              11

              苏秦、秦始皇、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卢梭、梁启超等

              1

              6

              岳飞

              7

              A.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深刻改造国人的思想,儒学影响深远
              B.在当时中国,孙中山及其民主共和思想影响力巨大
              C.近代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初步了解西方哲人
              D.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弱化了知识分子对帝王的崇拜
            • 10.

              (2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前人民所有土地,照面积纳税,分上中下三等、……要消除这种不合理现象,应该使税和地价相称……不如照价征税,贵地收税多,贱地收税少。……国家在地契之中,应批明国家当需地时,随时可照地契之价收买,方能无弊……国家据其地价,载在户籍,所报之价即为规定之价,此后地价之增加,成为公家所有,私人不能享有其利,地主虽欲垄断,其将何辞之可籍哉。

              ——摘编自《孙中山个全集》

              材料二  1959年5月17日,(古巴)革命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这是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土改法。土改法规定废除大庄园制度,对每个自然人或法人占有30卡瓦耶里亚(约402公顷)以上的土地予以征收。这次土改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没收本国大庄园主的土地,第二阶段把在古巴的全部美国垄断资本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政府没有将征收的大部分庄园的土地在大庄园的农业工人中进行分配,而是成立国营人民农场和甘蔗合作社。

              ——摘编自肖枫《古巴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

              材料三  英国两次国有化高潮都由工党领导,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英国国有化的推行一直受到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驱使,是其“社会主义试验”的一部分,……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在政府调节经济的各项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财政调节手段,而财政调节手段之所以能发生作用,关键在于国家拥有越来越多的预算……可见,实行“国有化”最终是为了实现凯恩斯主义所提倡的经济稳定的目标。此外,二战后,英国经济再次遭到重创,经济实力不可挽回地衰落了,人心向往工党倡导的战后新社会。同时,保守党开始反思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仅仅放弃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实行凯恩斯主义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辅助以若干的“制度”方面的改良措施。

              ——摘编自毛锐《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

              (1)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手段有哪些,试分析其目的。(9分)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古巴土地改革政策与孙中山的土地政策有何差别?(6分)试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过的类似于古巴的国有化措施。(2分)

              (3)据材料三回答,二战后初期英国实行国有化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综上所述,你认为国家和实行国有化政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