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请回答: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D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1)指出A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同是向西方学习,B组人物比A组有何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组人物在近代中国掀起什么运动?试比较两人在运动中的主张主要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后人哪些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


              但丁


              孟德斯鸠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大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五: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结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


              请回答:
              (1)在西方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哪三次解放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选自文艺复兴高潮时期哪位诗人的哪部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三、四、五,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化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图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力量为了救亡图存,先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示意图,请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近代思想)

              (1)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和抵抗派同属地主阶级改良派,他们的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新派与革命派向西方学习的共同内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激进派又提出什么主张?他们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后期增加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社会不同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不断发展,层次不继加深,请在ABC三处填写上合适的内容。其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也是中国思想文化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时代缩影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1午)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其办学方针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还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孔孟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
              材料三 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同文馆是近代中国哪一个政治派别创办的?其办学指导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主张设立京师大学堂的主要是哪一个政治派别?他们试图通过大学堂的创办宣传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孙中山所说的“自由、民主、均富”理念与辛亥革命的什么指导思想相吻合?在近代中国是否实现?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还不够完整地展现近代中国的思想演进历程。请你策划一下,还应再搜集一组哪一时期学校教育的相关资料?其最典型学校应是哪所?这次思想解放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怎样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鲁迅和《新青年》

              鲁迅

              《新青年》

              材料二:中共一大会址(原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

              材料三: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厉)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

              请回答:
              (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概述鲁迅和《新青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的《劳动界》是什么性质的杂志,创办主体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工人的宣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劳动界》刊登的这个宣言说明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思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则材料组合在一起有它的用意,请推测命题的用意之后,说明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材料一 “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以上材料均引自一份所谓“罪案”的答辩书

              材料三 “孔子与宪法,涉不相涉者也。吾今以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事实之发现……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将为专制帝王之宪法,非为解放人权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李大钊选集》第77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他们所非难本志”中的“志”是一份杂志,你知道这份杂志是谁创办的吗?杂志的名称是什么?这份杂志的创办有什么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材料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中的“我们”是一批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打倒孔家店”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作者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有什么影响?在新文化运动中,作者主要有什么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人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康有为打着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06期


              材料四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魏源对待东西方文化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张之洞对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康有为是如何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胡适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毛泽东说:“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为默片《摩登时代》的剧照,这是卓别林有感于经济危机给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而作。剧中卓别林饰演工业社会中的一名不幸的工人,曾在街头搭救一名偷面包的流浪女。他身无分文,被迫故意犯罪以便被送进监狱,并从此几进几出。流浪女因歌舞天赋而成了红星,引荐他出狱后去工作,他一鸣惊人。但好景不长,两人再度出逃,亡命天涯,此片摄于1935年。 


              材料二 下图为电影《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阿Q正传》,鲁迅作,1921年发表。阿Q是未庄的雇农,一贫如洗,但靠着“精神胜利法”的麻醉而怡然自得。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也开始神往于革命,但却遭假洋鬼子斥骂。不久,因赵秀才诬告,阿Q被当作抢劫犯枪毙。小说揭示了贫苦农民的落后和愚昧,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在这种现实中文学艺术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表达了作者要“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这种“国民性”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产生这种思想观点的历史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文学艺术作品的源泉都是社会现实,二者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摘自陈独秀《警告青年》

              (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代表哪一个派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