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庚子国变后,由于朝廷威信扫地,到新政时,讲“民主”、骂“专制”,即便在“体制内”也不再敏感。当时绝大多数立宪派主张英国式宪政,虽非共和,已认民主。他们与革命派的分歧已不是民主不民主,而是排满不排满了。
                材料二
                 中国在日政治侨民众多,维新派在戊戌失败后,革命派在辛亥胜利前,都以日本作为主要流亡地。至于一直在国内发挥影响的立宪派干将如杨度、汪荣宝等,也是留日回来的。
              尤其在1912-1918年间,出国留学者几乎都往日本。而这个时期恰恰是“个人自由”和“民主”的观念大举进入中国之时。如果说十九世纪的“西学东渐”主要靠华人赴西和西人来华、1920年代以后中国的激进思潮相当程度上来自留苏留法学生,那么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的个人自由和民主思潮,包括以这种思潮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更主要是留日学生带来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秦晖《两次启蒙与“日本式自由主义”》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九世纪至1920年代以前“东渡扶桑”留学大潮的影响。
            • 2. 中国古代没有雅典式的民主制度,近代也未建立起像样的民主国家。对于我们这个封建历史漫长、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度来说,民主是个迷人的字眼,也是近百年来力追不舍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摘编自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杈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据材料一、二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在追求民主道路上呈现的异同点。
                  材料三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力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
              (2)概括材料三作者对待学习外国制度所持的观点,并用材料一、材料二的信息及实践结果论证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 3.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ij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七年五月二十日,清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察鄂罗斯所据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原非罗刹所有。亦非两界隙地也。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河-溪皆屈我地,不可弃之于鄂罗斯”。……康熙二十八年四月……根据出发前康熙帝的指示,与沙俄代表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为两国边界为主要内容的《尼布楚条约》。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  同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在民族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井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方面,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1)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实行了哪三级管理制度?为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元朝在图上的A、B两地实行了怎样的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尼布楚条约》在维护同家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重新解释新=民主义的根本目的及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瀛<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1906年)(1)材料一对中国社会的变革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材料二  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时说:“孙中山先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先生注重学习世界上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但他的革命理想没有成功,遗留下许多社会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新创”的民主思想的内容。指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尚未成功”的遗留问题。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核心是什么?简述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后有关社会革命方面的重要活动。
              (3)材料三中“边界红旗子“指什么?“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
            • 6. 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題
                  材料一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 于死亡。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祿不平。……经界玩正,分田制禄,可坐 而定也。
              --《孟子》
              (1)为了保障民生,孟子制定了怎样的制度規范?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1912年10月,孙中山说:“鄙人对于社会主,实欢迎其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演 讲时强调指出:“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
              --节选于《孙中山全集》
              (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理解的“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实现途径。
                  材料三 杜鲁门在1946年的“二十一点咨文”中,指出:“在人道的层面上,充分就业意味 着为准备工作、能够工作、愿意工作的工人提供一份好的和平时期的工作;在经济的层面上,充 分就北意味着充分的生产和卖出商品的机会;……在全的层面上,美国的充分就业意味着对 全球的经济安全和世界和平的保障。”
              --Tracys Uebeihor《总统的倒影》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杜鲁门咨文的主要内容。杜鲁门关心“全球”视角的者眼点是什么?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个人)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张,从中体现孔予什么思想或观念?
              材料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不能照抄原文).请说明这些主张在当时能够实现与否及其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的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3)根据材料三,列举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 8.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以人民管理政事,便叫做民权。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夫民权者,谓政治上之权力完全在民,非操诸少数武人或官僚之手。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二
                  造物主创造众人,并赋予每个人有占有自己合法财产、保持自己信仰、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政治活动、公正履行法律责任并有依法辩护自身利益之民权。我们深信每一个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个体,均有上述之神圣权利。为行使这些权利,我们与国王或利益集团达成行之有效的契约以保障这些权利的忠实履行。
              -卢梭《民约论》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孙中山与卢梭关于民权认识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与卢梭民权思想产生的影响。
            • 9.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民的一种梦想:有一小块土地,靠天过日子;建一个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年复一年;自私自利,不讲公德;讲义气,不讲法制;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不患寡而患不均;期盼明君、清官、侠客。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我过小日子,我自得”。
              --摘自《中国梦的前世今生》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造成中国古代农民梦想“我过小日子,我自得”的历史原因。
              材料二  在基本上是以同族之人民互相吸引,建为一国,同时将国境内之语文、律法、风俗予以融合,使成大国之象。
              --孙中山:《万国公报》(1905)
              (2)材料二蕴含的主要思想什么?归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探寻中国“强国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孙中山“强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具体而言,大跃进其实就是毛泽东的一个“强国梦”。当然,如果我们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的话,我们应当能够发现,这还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梦,它也是当时举国上下成百上千万人想要创造人间奇迹的集体雄心的写照。也只有这样一种狂热的强国冲动和极端的民族自信,才能够使全国亿万人,上自毛泽东,下至一般干部与民众,都陷入到那样一种盲目的自信和热情之中,造成那样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体失智的历史现象。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理解大跃进“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梦”的原因?从特点、方式和后果方面简评大跃进运动。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2013年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
              (4)从经济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对此有何启示?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 84O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其中第一部分以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睁眼看世界为起始,到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再到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这些复兴之路先后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材料二  2007年1O月13日,《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也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近800米的展线,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见证,浓缩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来自四川的八旬谭姓老者,一边重复着毛主席的这句话,一边在开国大典巨幅图片前留影。五名来自首都钢铁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也一起在这里留影,他们说:“站在这里我们心潮澎湃,感觉自己重生了。”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材料三  2007年1O月1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其中报告中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回答:(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闸门的?
              (2)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一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
              (3)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定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思想文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