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城市的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开埠后的上海陆续出现了外侨专享的体育娱乐、社交休闲及音乐欣赏的租界公园。1926年,在中国政治形势的影响下,上海工部局内定租界公园对中国人开放,并于1928年付诸实施。
                      晚清至民国时期北京开放的公园
              公园名称开放时间原址主管机关
              农事试验场(万生园)1907年乐善园、广善寺农工商部
              中央公园(中山公园)1914年10月10日社稷坛中央公园董事会
              北海公园1925年8月1日北海京都市政公所
              颐和园1928年7月1日颐和园北平特别市政府
              --郑西平《北京公园发展的思考》
              结合材料,以京沪公园为例,分析其历史变迁及原因。
            • 2. 材料一  第14条,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21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员;
              第22条,大总统宣告开战、媾和;
              第50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
              第60条,大总统对国民之全体负责任
              --《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
                  材料二  在民初政治形势下,恢复总统制并非毫无道理。精通宪法学的古德诺就对改制表示赞赏,认为西方内阁制国家,人民于代议制有长久的经验,但中国却无此经验。此外,内阁制国家多系君主国,创设此制的原因在于世袭君主端拱无为,故须内阁承担责任,中国的情况亦与此不同。新约法变内阁制为总统制,以美国的先例衡量,可谓“共和国之良法”。古氏虽有为袁世凯“御用”的嫌疑,所论却多少考虑了中国“国情”。但因袁世凯和张勋相继上演“复辟”闹剧,不仅君宪政体被彻底否定,以集权行政为特征的总统制也不再被人看好。--杨天宏《比较宪法学视阈下的民初根本法》
              (1)依据材料一,《中华民国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什么政体?其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古德诺的观点。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说出赞同或反对的理由。
            •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12月中旬,中国举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选举。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近4300万人,占人口总数
              1
              10
              左右,这一比例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议会选举相比也不算低。当然,除少数知识分子和热衷政治的人外,许多选民连如何运用选举权都一无所知,政治参与意识也较低。因此,实际参选人数并不很多。在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席位的现象。选举结果,宋教仁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了绝对优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宋教仁一案曝光,引起舆论大哗,各界攻击矛头直指袁世凯。
              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政治史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13年10 月6 日,国会两院在所谓公民团(实为袁手下伪装的士兵警察及便衣特务)的叫喊声中,举行总统选举。这些人包围了国会,叫嚷“今日非将公民所属望的总统选出,不许选举人出会场一步。”但即使在这种恐吓之下,袁在前两次投票中仍未能获得足够当选的票数,而只是在第三轮投票中才得以获得多数选票。10 月10 日,袁正式就任大总统,临时政府也变成正式的政府。
              --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表现。
              (2)根据上述材料,对民国初年政治转型的艰难性加以说明。
            • 4. 东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出土了大量中国陶瓷(如图).特别是明代各个时期的各种类型瓷器在海外都有发现,范围广、数量大。
                  材料二  1872年,南洋华侨陈启源投资7000多两银子,在家乡广东南海县创办使用机器设备生产的“继昌隆缫丝厂”,是东南亚华侨投资中国开办近代工业的开始。……从1912-1919年间,华侨投资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及房地产多达1042家,投资金额达到7100万元。1920-1930年间,由于东南亚华侨经济力量的发展,以及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华侨回国投资再次出现新的高潮。
              --李国梁《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与中国》
                  材料三
              表:东南亚国家(ASEAN)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变化(实际使用额)(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198419861988199219931994
              东南亚总计8.524.742.6271.61007.81871.6
              增长率(%)61.510.215.7208.9271.085.7
              占外资比例0.61.11.12.43.65.5
              --据JETRO《中国经济》1996年3月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海外陶瓷贸易在明代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国内政治的发展演变是如何推动南洋华侨回国投资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背景分析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投资的特点,并简析这些投资活动的意义。
            • 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各人不可夺之权利,皆由天授;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天赋之权利。
                 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之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迨其既得安全康乐之后,经承公议,整顿权利,更立新政府,亦为人民应有之权利。
              若建立政府之后,少有不洽众望,即欲群起革命,朝更夕改,如弈棋之不定,固非新建国家之道。天下事不能无弊,要能以平和为贵,使其弊不致大害人民,则与其颠覆昔日之政府,而求伸其权利,毋宁平和之为愈。然政府之中,日持其弊端暴政,相继放(施)行,举一国人民,悉措诸专制政体之下,则人民起而颠覆之,更新立政府,以求遂其保全权利之心,岂非人民至大之权利,且为人民自重之义务哉!我中国人之忍苦受困,已至是而极矣!今既革命独立,而犹为专制政体所苦,则万万不得甘心者矣!此所以不得不变昔日之政体也。
              ──邹容著《革命军》
              根据材料概述邹容的基本主张和影响。
            • 6.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 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重以 土匪峰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 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年11月11日)
              (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
              (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
            • 7. 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中国古代,地主阶级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请你列举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概括其主要的特点。
              村料一 “民国” 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
              村料二 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3)材料二“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请你评价作者“新中国……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的观点。
              (4)上述分析说明了什么?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 84O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其中第一部分以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睁眼看世界为起始,到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再到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这些复兴之路先后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材料二  2007年1O月13日,《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也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近800米的展线,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见证,浓缩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来自四川的八旬谭姓老者,一边重复着毛主席的这句话,一边在开国大典巨幅图片前留影。五名来自首都钢铁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也一起在这里留影,他们说:“站在这里我们心潮澎湃,感觉自己重生了。”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材料三  2007年1O月1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其中报告中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回答:(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闸门的?
              (2)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一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
              (3)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定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思想文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