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号
              第一款 中国政府允诺,日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对中国政府享有一切权利、利益让与等项处分,概行承认。
              第二款 中国政府允诺,凡山东省内并其沿海一带土地及各岛屿,无论何项名目,概不让与或租与别国。……
              第五号
              第一款 在中国中央政府,须聘用日本人,充为政治财政军事等各顾问。
              ……
              第三款……因此须将必要地方之警察,作为日中合办,或在此等地方之警察署,须聘用多数日本人,以资一面筹划改良中国警察机关。
              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的条约内容节选
              (1)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条约?概括其主要内容,并指出该条约的实质及背景。
              材料二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三)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内容节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会议上中日争端如何解决?对中国有何影响。
              (3)综上,说明这一时期美日在亚太势力实现平衡的过程。这一平衡最终又如何被打破?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解决的原因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材料二 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我相信,我们能。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是多么不信任,您不应该怀疑英国与法国政府的能力,各项允诺完全地、公正地立即付诸实现。
              --节选自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1938年9月28日)
              材料三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张伯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各项允诺”是如何“立即付诸实现”的?英法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政策的实质及导致的最终结果。
            • 3. 条约与外交
              国家间签订的条约是了解国际关系的重要窗口。试以“条约与外交”为主题,叙述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个百年外交地位的变化。
            • 4. 材料一  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成功地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还包括了一项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英国保证在香港及东经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一旦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便可以占据优势,可以迅速将兵力投送到西大平洋的任何角落。《四国条约》规定,日本、美国、法国和英国不得干涉彼此在太平洋的属地。《九国公约》规定,+所有对中国提出特权要求的国家必须尊重中国政治和领土的完整。这种虚幻的保证使日本大受其利,在东亚确立了海上霸权。
              --摘编自主元连《美国海军争霸史》
              材料二  1940年秋季,日军参谋长杉山元认为:“从窘境看,想独立的解决中国事变几乎没有希望了,中国事变的解决。只有作为综合欧亚国际大变化的一环,才有解决的希望。”7月2日,御前会议基本上按陆、海军上报的原案通过了《帝国国策纲要》.《纲要》确定:“不论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均将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为方针”,“帝国依然向处理中国事变目标前进,并为确立自存自卫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为此,日本决心“不辞对英美一战”。
              --张继平、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日本决心向英美开战的因素。
            • 5. 大海孕育了海洋文明,既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施展的空间,也引起了各国对海权的争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以海洋文明为依托,如果说“埃及是尼罗河的恩赐”,那么希腊就是浩瀚碧海、灿烂阳光和众多海岛的宠儿。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古希腊为例说明海洋文明的国家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
              李鸿章在1876年强调“筹备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合反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是怎样实践其愿望的?请说明实践的结果及主要原因。
              材料三:《五国条约》规定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
              主力舰航空母舰
              52.5万吨13.5万吨
              52.5万吨13.5万吨
              31.5万吨8.1万吨
              17.5万吨6万吨
              17.5万吨6万吨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出台的背景。请概括该条约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由于本国资源贫乏。日本一直把物资丰富、地位重要的东南亚地区作为其主要侵略目标之一。欧洲战事正酣,日本认为夺取东南亚的大好时机已到。1940年7月,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妄图以日本为中心,把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4)据材料四概括日本侵略东南亚地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是怎样实施其侵略计划的,影响如何?
            • 6.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中等国都根据自己的利益提出了在远东应该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模式,……各国对远东新秩序的追求构成各国外交活动活动展开的基本背景。但不幸的是,一战后美日中等国试图建立的远东新秩序彼此相互冲突,无法协调,最终导致30年代的危机与混乱。
              --王立新《入江昭与美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利益”是什么?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远东地区“30年代的危机与混乱”的表现,并分析其后果。
            • 7.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到: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消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日等国当即表示同意。--摘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成功地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还包括了一项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英国在香港及东经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的保证。美国对此深为沮丧,因为它无法将夏威夷群岛以西的任何基地建为可支援舰队做战的大型基地了。日本早己承诺不在其托管岛屿上建立其地,现在又承诺在台湾修建海军基地。事情看似公平,一旦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便可以占据优势,可以迅速将兵力投送到西太平洋的任何角落。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然而,将《五国条约》与华盛顿会议达成的另外两个协议--《四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相权衡,该条约的基地条款显得无足轻重。《四国条约》规定,日本、美国、法国和英国不得干涉彼此在太平洋的属地。《九国公约》规定,所有对中国提出特权要求的国家必须尊重中国政治和领土的完整。这种虚幻的保证使日本大受其利,在东亚确立了海上霸权。
              --摘自王元连《美国海军争霸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战争带来了哪些危害?美国为此提出了什么计划?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有何意图?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的依据何在?“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的“言中”是指何事?
            • 8.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种种条件都是由1919年巴黎和会确定下来的,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所承认的国家,所划定的国界,以及所达成的协议条款。在30年代那个时 候,无论是德国、意大利、日本或者苏联,它们一概不满意这些条件,它们是“修改主义”的国家或不满意的国家,德意日三国是要通过发动战争来改变事态的,大不列颠、法国和美国是满意的国家,都不指望通过改变条件去获得什么好处,不过,另一方面,它们对于那些条件都已失去信心,并且不情愿为了维护这些条件去冒打仗的危险。这些国家在1919年订立过一项条约,然而在十二年之后,它们不愿意实践了。那几个不满意的国家把巴黎和会上所承认的国家、所划定的边界和所达成的协议通通践踏了,而英法美国家却长时期并且尽可能地袖手旁观,不闻不问。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德国、意大利、日本不满意这些条件的原因。
              (2)说明大不列颠、法国和美国“不情愿为了维护这些条件去冒打仗的危险”而采取的对 策,并加以简要评价。
            • 9. 下列漫画针对的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 10.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在美国倡议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了指导东亚行为的新原则,这些新原则包括:第一,以国际合作代替国际竞争;第二,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行政之完整,不再谋求新的在华特权和势力范围,使中国获得发展机会和必要的援助;第三,开放原则的国际化和制度化。经过两个多月,三十多轮的艰难谈判,中国利用较为有利的国际形势及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中国人民的坚决斗争下,迫使日本在山东问题上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中日双方终于在1922年1月31日达成协议。2月4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至此,华盛顿会议围绕中国主权问题争执的“边缘”谈判宣告结束。
              -----选自《世界近现代史资料汇编》材料二  大家总希望平和以后万事复原,还有一种所谓永远平和的理想。如今战事停了,兵是撤了,和约是签了。元气恢复,却是遥遥无期。永远的平和,更没有一个人能够保险。试就国际上情形而论,各民族情感上的仇恨,愈结愈深。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评价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亚洲情况分别举出战后各民族情感上的仇恨加深的表现,并分析这种矛盾加深带来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