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2. 材料一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

              材料二  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

              ——引自新华网

              材料三 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要评价。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康熙帝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来团结各民族并巩固朝在全国的统治。

              (3)康熙帝时,历史天空中折射着落日的余辉,但是几乎同一时期,华盛顿却以利剑划破了沉重和黑暗的黎明。请指出其后东西方历史发展走向的主要差异?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原因。

            • 3. 中国历史上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是(  )
              A.《瑷珲条约》
              B.《南京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北京条约》
            • 4. 康熙收复台湾,最深远的历史影响体现在(  )
              A.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台湾从此正式隶属于中国的行政管辖之下
              C.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
              D.促进了海峡两岸友好往来
            • 5.

              1683年康熙帝命令清军进入台湾,对这件事最确切的的评价是(     )

              A.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
              B.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扑灭反清武装
              D.消灭明朝残余军事力量
            • 6.

              电视剧《宫》的女主人公晴川穿越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军机大臣跪见皇帝②孔庙中悬挂着皇帝亲书的“万世师表”③皇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 ④皇帝下旨设立安西都护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清初沿用明代后期实行一条鞭法,将代役丁银逐渐摊入田亩征收,将各种赋役合并征银。地方各种差役杂派有增无减,各级官吏贪污勒索,人民又遭受沉重的赋役之苦,被迫抗税、逃亡、隐匿地丁,以致了额无定,丁银难征,中央财政收入日益减少。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规定依照上年各地的报丁数,固定税额,为以后征丁银的标准,以后“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人口减少时,以新增人丁抵补,税额不变。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开始在广东、四川等地实行摊丁入地的税制。摊丁入地的主要内容,以府或县为单位,把康熙五十年征收丁银的总额,按亩全部分摊到田赋中。由于各府县丁银和田赋的比数不同,每两银的田赋所摊加的丁银也不同,多数地区所摊数额,大致是每两银的田赋摊入丁银一、二钱。雍正帝继位后,实行地丁银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从而彻底废除对人口的征课,完成了封建后期以来历次税制改革并役于赋、人头税归入土地税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实行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8分)

            • 8. 康熙帝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孔庙大成殿上,其作用不包括(  )
              A.缓和了阶级矛盾
              B.缓和了汉、藏之间的民族矛盾
              C.加快了满汉文化的发展步伐
              D.巩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 9.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  (     )

              A.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
              B.是清朝军事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
              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领土主权
              D.收回了尼布楚等地主权
            • 10.

              1683年康熙帝命令清军进入台湾,对这件事最确切的的评价是(     )

              A.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
              B.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扑灭反清武装
              D.消灭明朝残余军事力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