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  )
              A.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B.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
              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
            • 2.

              《理想国》根据智慧品德对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柏拉图的这一主张旨在强调( )

              A.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
              B.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C.理念世界的美好
              D.人的品德是良好政治的基础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人们用感官体验到的一切美德和品质都是相对的,不完美的。绝对的芙德是独立于人类之外的存在,只能用思想去理解。在某些作品中,柏拉图称这些现实之外的纯粹的美德为“理念”,……理念可以通过人类的灵魂去了解,因为灵魂是不朽的,他蛰居于必朽的躯壳中。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柏拉图强调,……“对一个国家来说,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因为在这个政体形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问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认为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详细地比较研究了君主、贵族、共和、僭主、寡头和平民六种政体,他主张法治,并认为“法律是不受情欲影响的理智”。

                                                                                                                      ——朱亚娥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和政治主张方面的不同。

              (2)结合材料分析,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和老师主张不同体现了怎样的治学态度。

            • 4. 柏拉图曾警告说:“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  )
              A.民主城邦里应一切自由
              B.人人享有直接参政权利
              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专制是束缚自由的镣铐
            • 5. 柏拉图在其晚期著作《法律篇》中指出:“人性是贪婪与自私的,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和毁灭,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下列主张与其最接近的是(  )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B.“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
            • 6. 孟子曾对齐宣王说:至于治国家,你却这样说:把你所学的东西暂时放下来,先按我说的去办吧。那和你要玉匠按你的想法去雕琢玉石又有什么不同呢?下列与孟子观点最相近的思想家是(  )
              A.普罗泰戈拉
              B.柏拉图
              C.孟德斯鸠
              D.卢梭
            • 7. 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有的“贤哲”做统治者,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持这一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
              A.墨子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 8. 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有的“贤哲”做统治者的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 9.

              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说明

              A.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
              D.理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
            • 1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我年轻时,总想一旦能独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后来政局突然变动,影响了我的计划。那时的政权为一般人所厌恶,革命发生了。领导这次革命的有五十一人,其中十一人在城区,十人在比雷埃夫斯港。这两个委员会管理两区的市场及行政。上面还有一个三十人的最高委员会,最高委员会里有些成员是我的亲戚故旧,他们邀我参加,以为一定会得到我的赞助。我当时年少天真,总以为新政权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们先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些绅士们的一举一动,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政权反而变得象黄金时代了……当初我对于政治,雄心勃勃,但一再考虑,看到政局混乱,我徬徨四顾,不知所措。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哲学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

              ——柏拉图(约公元前426年—公元前347年)《第七封信》

              (1)根据材料,指出柏拉图书信中所提到的“新政权”及被新政权“毁坏的政权”的性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新政权“毁坏的政权”的局限性,并说明柏拉图理想中的治国者应具备的素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