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曾经有一幅图画描绘1 8世纪末、1 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材料二:1822年发生在十三行的一场大火持续七昼夜,大火中熔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竟流出一二里地,大火烧毁的财物价值4000万两白银。            
                  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决定在十三行行商中就地筹措战争赔款。……各商行被迫摊派的款项总计达300万银元,今不少行商破产。条约还规定,广州行商不得垄断贸易,最终为十三行的特权画上了句号。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具有1 50年历史的商馆毁于炮火,十三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概括十三行的有关信息(请从现象和本质两个层次概括,不得摘抄原文)。(8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十三行衰落的原因。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5分)
            • 2.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 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6分)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4分)
              材料二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2)根据材料二,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实施存在什么问题?(4分)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6分)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8分)
              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苟遽然(突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东华录》雍正朝
              材料二  福州的马尾造船厂创办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时称福建船政,是中国当时最先建立的洋务造船企业。创办人左宗棠曾上书说:“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内纾国计利民生,外销异患树强援。”            ——文中引文出自《左宗棠全集》
              大学士倭仁面对洋务派的经国之策,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近代科学知识和大机器都被他们讥之为会使人变坏、道德堕落的“奇技淫巧”。                                
              ——摘自张绪山《论“孔孟之道”应该缓行》
              材料三  甲午战争的惨败,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巨大震动。光绪帝颁布诏书,敕令官办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开启了清末官办企业私有化之端绪。1901年以后,清政府成立有关机构以奖励、发展私营工商业,使私人企业在这一阶段相对发展较快。                     ——摘自雷颐《历史的裂缝》
              (1)材料一中,雍正帝对“本”、“末”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概括材料中能支持你这—判断的相关信息。(4分)
              (2)材料二争论的问题是什么?据材料列举争论双方的主要观点。(6分)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工商业政策的演变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其变化的因素。(10分)
            • 5. 材料一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这次革命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而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的行动。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本身而进行的革命。它不是阶级统治的行政权形式和议会形式之间所进行的无谓的斗争,而是同时对这两种形式进行的反抗,这两种形式是互为补充的,议会形式只是行政权用以骗人的附属物而已。
              公社将由各区选出的市代表组成,这些市代表由全民投票选出,对选举者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它将不是议会式的,而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机关。警官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而将成为公社的勤务员,像所有其他行政部门的公务员一样由公社任命,而且随时可以撤换;一切公务人员像公社委员一样,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的薪金。法官也将由选举产生,随时可以撤换,并且对选举者负责。一切有关社会生活事物的创议权归公社。总之,一切社会公职,包括原属于中央政府的少数几项职务,都将由公社派出的人员执行,从而也都是处在公社的监督之下。
                  ——节选自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1)据材料概括巴黎公社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巴黎公社的政权建设。
            • 6. 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很长,但是对海洋经济、海外贸易等的关注和重视,则是在经历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才意识到的。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ks5u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姜子牙)治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到齐桓公时期,“通齐国之渔盐于东莱”,齐国成为“海之王国”。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2分)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2分) 
              材料二  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6分) 
              材料三《南京条约》赋予英国可在通商口岸内派驻领事及享有居留权,《黄埔条约》更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人集中地。“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主权归中国政府所有,实际上界内管治权与税收权却属外国政府或在华外侨所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3)与中国传统城市相比,近代通商口岸有哪些突出特点?(4分)试从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2分)
              材料四 1987年邓小平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中国人坚定地打开了大门。现在,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从开普敦到巴芬岛,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在上海的街头,你仿佛身处曼哈顿广场,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内外因素。(4分)
            • 7. 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届颁发,已历经百年。探究其历史,有利于我们 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认识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诺贝尔自然类奖(包括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奖)

              表一 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统计表

              (1)请说出上图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表一所反映的20世纪世界科技发展趋势。(6分)
              主题二:诺贝尔经济学奖
              根据美国最近几年的经验——成长缓慢、生产力降低——使人怀疑如果我们继续授予政府前所未有的权力……迟早一个更大的政府会毁灭我们因市场自由而取得的繁荣,以及 独立宣言中信誓旦旦的人类自由。
              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 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2)据材料概括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核心观点,(4分)并结合当时的经济背景,说明诺贝尔奖评委会为什么在1976年授予弗里德曼经济学奖。(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