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 2. 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
              材料三、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2010年日本GDP数据为5.4742万亿美元,中国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GDP数据为5.87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日本自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以后,这一保持了42年之久的座次首次让位中国,中国由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GDP大国。
                                       ——周俊生《应冷静客观看待中国经济世界位次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思想家有哪些?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科技因素。(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加强软实力建设?(2分)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请回答: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6分)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差别?(2分)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5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1957-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 6
              1189.3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来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我们首先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了全国80%以上的人口的积极性。我们是在1978年年底制定这个方针的,几年工夫就见效了。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基本状况。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中“农村实行搞活经济”的方针政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方针政策产生的影响。(4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
                                                      ——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以“四大发明”著称,请问四大发明分别是?材料一中说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请在医学和数学方面各举一例以证明。(6分)
              ⑵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的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6分)
              ⑶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欧洲,原因是什么?(4分)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行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即陶片或贝壳。人们把威胁者的名字刻在陶片或贝壳上,投入会场的陶缸  中。如某人得票超过600O,就将被判流放国外10年,但其家人不受牵连,本人亦在流放期满后恢复公民权。
              材料二、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陶片放逐法”是由谁确立的?其实质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涉及实行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什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所做的决定?(4分)
              (3)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局限性?(3分)
              (4)据材料谈谈其对今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意义。(3分)
            • 7.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建立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的就是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81年1月里根就任总统后即着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983年3月国会通过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它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如对低收入家庭的援助项目等,用以解决当时出现的社会福利的过重负担。里根政府强调州和地方政府要承担社会保障的某些责任,它规定在10年内把几十项福利与公共服务项目在三级政府间管理财政收支上作出明确划分。里根政府推动私营福利事业的发展,强调调动私营保险业的积极性,给予私人养老金计划以更多的税收优惠,并使更多的人参加个人退休储蓄帐户。
              ——整理自黄安年《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 》
              材料三   德国在社会保障问题上强调收入的再分配,并以明确的法律形式保护社会上受助者的各项基本权利,通过各种社会保障措施的实施,尽可能地扶持受助者的自主和自立能力,使他们尽快地以独立公平的资格参与市场竞争。……这种政策不同于北欧国家的普遍福利主义政策,也不同于英法的平等主义原则。
              ——摘自《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探讨》
              (1)1933—1939年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进行“救济”?这些社会救济举措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里根政府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当时美国经济形势分析里根政府此项改革的重大变化。(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