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选做题:本题有两个题目,请选择要做的一道题,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和法国同样热衷于批准《凡尔赛条约》中关于“战争罪行”和“战争罪犯”的条款。德国和协约国政府经过长期的争吵之后达成了妥协,根据这一妥协,德国政府同意把12名被告带到设在莱比锡的德国最高法院,协约国则作为起诉人。经过审讯,6名被告被定有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如果在群情激昂的日子里,协约国政府同意做出相应的安排.而且如果他们也愿意把被德国指控犯有同样违法行为的他们自己的任何国民交付审讯,那么整个诉讼程序或许会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创新,并且会成为人类要求使国际法成为一种现实有效的法律保证。                    ——摘编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 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政府显得软弱无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解决失业问题,希特勒提出了一整套大胆的公共工作计划,从而骗取了民众的支持。在1932年举行的大选中,纳粹投票支持率飙升到了37%以上,此后,纳粹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德国国会中的最大集团。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正式当选为德国总理。就这样,德国民主走向毁灭的道路。

              ——摘编自尼尔·费格森《世界战争——二十世纪的冲突和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关于审判战犯的观点并简析其合理性。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民主走向毁灭的道路”的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姚莹(1785—1853年),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殖民者侵占台湾,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这让清政府中的投降派大臣如鲠在喉,交章弹劾。中英谈判时,英国谈判特使璞鼎查诬蔑姚莹枉杀其“遭风难民”,要求清朝政府将其“去官正法”“以命抵偿”,否则“干戈复起”。1843年,姚莹被捕入狱。后经友人大力营救出狱,但仍被贬谪川、藏。面对政治打击,姚莹不改初衷,在出西藏后写出《康輶纪行》15卷。书中对西藏的宗教民俗、地理交通等皆有记录,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亦皆有所阐述,揭露英、俄两国对西藏的觊觎之心和相互之间的矛盾。书中对“西洋各国情节及诸教源流,尤深致意焉”,认为“知彼虚实”,“徐图制夷”,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咸丰帝即位后“复用姚莹,擢为广西按察使,剿粤匪之乱,病逝军中”。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姚莹五战五胜却被捕人狱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姚莹进行简要评价。 

            •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和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以统治”形式予以瓜分。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的委任统治文件,太平洋的德属新几内亚和赤道以南除德属萨摩亚和那卢以外的群岛归属澳大利亚;赤道以北原德 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为日本所得;那卢岛名义上委托于英国,实由澳大利亚统治;萨摩亚分给新西兰。德属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联邦;多哥和喀麦隆由英、法共同瓜分;德属东非(坦噶尼喀)归属英国;乌干达——布隆迪地区划归比利时。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   复。如:(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千岛群岛让与苏俄。

                                                        ——摘编自1945年2月《雅尔塔协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3. 材料
              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三个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三个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的历史作用,并指出凡尔赛体系不能长久的主要原因。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5月的日德兰海战,英军虽然掌握着制海权,但损失远远大于德国。1917年2月1日,德国公开宣布全力无限制的艇战,给英、美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1935年6月,美德两国签订《美德海军协定》。英国同意德国提出的要求,即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同英联邦舰艇总吨位的比例为35:100;德潜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潜艇总吨位的比例为45:100,。这与《凡尔赛合约》所规定的德国海军实力限额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材料二 1919年,巴黎和会通过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并于1920年1月正式成立,总部在日内瓦,机构有大会 、行政院、秘书处、职责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对殖民地“委任统治”。但美国由于自身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始终未加入国际联盟。

              (1)材料一中英德两国的海军对抗变化说明了什么?


              (2)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国际联盟是否能真正的“维护和平”,实质是什么?

            • 5.

              维护和平是人类的普世需求,而破坏和平的因素一直都存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就像1815年的欧洲不同于1789年的欧洲一样。在这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材料三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1937年8月14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威尔逊和列宁给欧洲人带来的指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破坏这些规定?

            • 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培育,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趱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 7.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但威尔逊的主张很多遭到英法的反对。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长途旅行,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瘫痪。但是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最后表决时,参议院以多数票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倡议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及英法反对美国多项主张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之间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指出其结果及成因。

            • 8.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5月的日德兰海战,英军虽然掌握着制海权,但损失远远大于德国。1917年2月1日,德国公开宣布全力开始无限制潜艇战,给英、美等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1935年6月,英德两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英国同意德国提出的要求,即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同英联邦舰艇总吨位的比例为35︰100;德潜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潜艇总吨位的比例为45︰100。这与《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国海军实力限额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材料二 1919年,巴黎和会通过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并于1920年1月正式成立,总部在日内瓦,机构有大会、行政院、秘书处,职责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对殖民地“委任统治”。但美国由于自身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始终未加入国际联盟。

              (1)材料一中英德两国的海军对抗变化说明了什么?

              (2)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国际联盟是否能真正的“维护和平”,实质是什么?

            • 9.

              [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袁世凯政府于 1914年 8月 6日宣布严守中立,然而9月日本便登陆山东与德开战,很快取代德国占领青岛,中国政府屡次要求其撤军均被无视。袁世凯急召在欧洲休假的陆征祥回国,组织全国一流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包括曹汝霖、顾维钧等,研究怎样解决青岛问题,至袁氏倒台之前,他们召开了数十次研究会议。此外,政府还委派驻外使节与欧美日俄各国首脑及公法家联系,取各方建议和支持。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日本意识到,中国势必在战后提出山东问题,遂抓紧进行秘密外交,寻求霸占山东的法理依据。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英国提出,日本应以同样精神支持英国对赤道以南德国各岛屿的领土要求,两国一拍即合,达成密约。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三 关于五国暂管青岛之议,以外交上急遽之变化,未必能见实行,本社昨已报告。兹确闻某方面接到巴黎紧要可靠消息,言意大利之出和会,我国外交大受其恶影响。因意国如不出会,则日本之态度尚不敢过于强硬,亦不敢轻言脱离和会以要挟也。自意大利有此一举,日本乃声言如不彻底其所主张,即将仿照意大利之办法。美总统与英法等对于意国之出会已极感其困难,今见日本态度如此,则和会殆有动摇之虞,山东问题或将因此而生极大之变化。 明知日本利用机会,而三国不能不有所踌躇。至日本最近所藉口者,为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间二十一款及去年九月之中日协定,此种条约如不废除,日本即永远据为外交口实。一方又有可惊之消息,英法因山东问题其先亦与日本订有密约,故英法虽明知日本之野心欲对我国有所尽力,然为条约所束缚,亦甚难于为力。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各国支持正道,亦已力竭声嘶。国内若再无一致之精神以对外,则此次外交之失败殆足以亡国云。

              —— 1919 年5 月1 日天津《大公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洋政府对1919年巴黎和会的态度如何?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妄图侵占中国山东的因素。

              (3)结合所学指出《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