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奉命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直达非洲东岸沿海国家。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金银和丝绸等国内产品,去换取亚非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郑和每到一国,就给其国王赠送中国礼物,表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同时与各国的商民和平交易。与此同时,亚非许多国家派遣使节入明进行朝贡和贸易。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摘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与西欧新航路开辟产生的不同结果及其原因。
              (3)简述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我国的对外交往?
            • 2. 【历史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利玛窦(1552-1610),出生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城,在罗马学习法律,并加入耶稣会。万历10年(1582年)来到广东肇庆传教。1583,建立第一所天主教堂。他修改教规,默认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以圣经附会四书五经。他在广东端州、韶州先后滞留15年,埋首钻研儒家经典,乃至过目不忘,令士子们大为惊讶,称他为“西儒利氏”。在士大夫怂恿下,利玛窦从广东经江西到南京,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601年1月24日)到达北京,通过太监把圣经、圣像、十字架、自鸣钟(时钟)、《坤舆万国全图》送给明神宗……其教徒队伍迅速扩大,1603年500人,1608年2000人,其中包括了当时有名的开明人士徐光启、李之藻、杨
              廷钧、翟太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利玛窦到中国传教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传教的历史贡献。
            • 3. 孔子曾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古罗马普卢塔克的名言:“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由此可见,古代东西方思想家都强调(  )
              A.崇德尚群
              B.济世爱民
              C.诚实守信
              D.礼法并施
            • 4.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中国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从1763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百年里中国与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展的不同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这一时期“成为全球主人”的表现是什么?并分别概括其原因。
              (3)材料三中体现了罗荣渠怎样的史观?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
            • 5. 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自于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于阿拉伯语。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据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阿拉伯人是如何影响西方文明的,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的角色。
                 材料二  近代早期,采华传教士坚持“孔子或耶稣”的传教理念,要么孔子,要幺耶稣,二者必居其一。结果从19世纪6.年代到19世纪末,发生大大小小的教案有400多起。时人指出,“凡谋与洋人为难者,非进士即举人,非基人即秀才,从闻无功名之士,能煽动愚民”……从19世纪末开始,传教士大肆鼓吹“孔子加耶稣”,宣扬“耶稣圣教与中国儒救各虽迥别,道同本”,传教士们开始关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设立教会大学、创办报刊、成立学会等。教会学校普遍开设儒家文化,有的甚至将儒家经典、《圣经》和西学同等对待,开设拼盘式课程。虽然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的严重挫折,但基督教得以迅速重建,教案显著减少,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接纳和认同基督教……20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甚至批评教会“迷信”。
                                                                                         (据王超云《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教方式的转变》等)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指出“孔子或耶稣”和“孔子加耶稣”反映的本质是什么,据此评析近代时期传教士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变化。
                 材料三  1881年,西方史学界“秦斗”、德国史学家兰克出版了《世界史》一书,这是一部典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著作。此书风行一时。影响甚广……1917年,德国出版了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该书试图打破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体系,创立新的宏观世界史的编纂体例……从2.世纪50年代起,西方史学界出现用全球观点研究和撰写世界史的热潮,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论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巴特菲尔德《论中国史与世界史》等书基本摆脱欧洲(欧美)中心论的旧框架。70~80年代,从总体上说。西方世界历史编写已进入整体历史或全球文明史时代。(据张广智等《现代西方史学》)
              (3)据材料三,概括19-20世纪西方学者历史观的重大变化,任选材料三的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时代对史观的影响。
            • 6. 希腊发现了古埃及纸草,中国出土了拜占庭琉璃器,朝鲜出土了唐三彩。以此可以解读下列概念中的(  )
              A.殖民主义
              B.文化传播
              C.军事征服
              D.宗教扩张
            • 7. 中国古代文化在两汉时期是与草原文化的融合,在魏晋唐宋时期主要是与南亚文化的交流。15-16世纪面对的是欧洲文化,这些文化包括(  )
              ①基督教神学  ②自然科学  ③人文学术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8. “徐、利相识再相知,中西合壁成伟业,译文句句见真功,千古名著映神州”。诗中的“名著”特指(  )
              A.《几何原本》
              B.《泰西水法》
              C.《坤舆万国全图》
              D.《崇祯历书》
            • 9. 中西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并且是双向的,即包括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在古代以中学西传为主,到近代以西学东渐为主。两种东西方交流的相同点是(  )
              ①交流的内容都仅涉及人文思想       ②交流的作用都有利于东西方社会的转型
              ③交流的形式都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       ④交流的途径都离不开海路交通。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0. 阅读下列材料:
                  不同文明之间的最初交往如何发生,如何可能?似乎永远是一个谜。一般以为文明间的交往,大致会有几个阶段:最初是无功利性的欣赏阶段,其次是功利性的抵拒阶段,最后是化合为我所用阶段。我国文明跟佛教文明的交往就是如此,先是王朝的上层社会对佛教的欣赏,以为西方圣人释迦牟尼所说,跟我们的圣人孔老所说相似;然后就进入冲突,“沙门不拜王者”,朝廷和儒生先后灭佛辟佛;最后到宋朝,宋人援佛入儒,创理学,为我所用。
              --余世存:《新世纪周刊》请回答:
              (1)材料中“我国文明”主要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发展过程。
              (2)为什么作者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最初交往如何发生“似乎永远是一个谜”?作者是如何研究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的?
              (3)作者的方法是否适用于研究我国和欧洲文明的交往?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你的判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