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初期传入的中国文化的研究很热心。伏尔泰赞扬中国的历史记载说:“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狄德罗称赞儒家政治:“只需以理性或真理,便可以治国平天下”。
              材料二    陈独秀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与旧文学。
              材料三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到2010年,全球已建成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摘自新浪网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界高度肯定中国文化的目的是什么?这些评价有何特点?
              (2)请列举材料二中陈独秀对西方文化看法产生的背景。
              (3)吸取材料三中毛泽东指出“那时”“他们使用的方法”的不足之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是如何运用西方先进思想的?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思想观点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孔子学院能在全球迅速开设的原因有哪些?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本西方文明史书中的部分章节目录摘编。
              第三章    欧洲文明的源头
              1.希腊的古典文明
              2.雅典的民主政治
              3.基督教带来的文明
              第十五章  启蒙运动与法国的怀疑主义
              1.启蒙运动时代
              2.伏尔泰
              3.卢梭
              第十六章  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怀疑主义
              1.莱辛、赖马鲁斯和对历史上耶稣的追寻
              2.康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两条增补建议,并说明增补理由。(要求:所提增补建议及理由须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1)概括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背景。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2)概括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问答:什么是启蒙?》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 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材料三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四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2)以上三幅圣母像中哪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四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 5. 人文主义思想是世界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在社会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4)材料四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它在政治经济两方面为老百姓带来了哪些“福祉”?
            • 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贤能的智者),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深入人心,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减低了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了人情味。……除了惩治罪恶,中国法律还褒扬善行:“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
              材料二  (孟德斯鸠)后来改变了看法,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的行列。……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材料三  绝大多数欧洲学者只能通过出版物分享传教士提供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仅有少数有缘结识在华或曾经赴华的传教士,向他们索取更多有关中国的信息,与他们共同探讨有关中国的种种问题。这类直接交往除了少量面对面的交谈,主要形式是信件往来。
              --以上材料均出自许明龙著《欧洲18世纪“中国热”》
              注:18世纪欧洲“中国热”由兴起到衰落的百余年间,大体相当于中国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1661-1799年)。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出伏尔泰、孟德斯鸠眼中的中国社会的政体分别是什么?指出他们的各自依据。
              (2)有人认为孟德斯鸠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看法更为客观,请从思想史的角度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3)根据材料三,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欧洲思想家对中国形象做出判断的主要信息来源有几种?哪一种更可信?为什么?
              (4)造成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形象的不同看法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这一历史现象给你怎样的启示?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哲学的原则是)“人必须从他自己去找他的天职、他的目的、世 界的最终目的、真理、自在自为的东西,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这就是意识复归于 自己。”
              一一黑格尔材料二

              材料三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锄草),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 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8一摘自《孟子。梁惠王上》由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反对中世纪的思想禁锢而肯定每个人都有自由地公开地运 用自己的理性的权利,都有自由地怀疑、探索和思考的权利,因而就有了近代自然科学和 社会科学的诞生;由于反对中世纪教会权利和王权专制,确认人生而平等’人人都必须互 相承认并且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因而就有了民主。
              一一摘自许苏民《人文精神论》(1)概括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
              (2)指出材料二中两幅圣母像神情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蕴含的西欧社会的时代特征。
              (3)据材料三,概述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
            • 8. 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在经历了18世纪的辉煌后,到19世纪时暴露出阴暗的一面,进入20世纪更是呈现出衰颓的面貌。东方文明能否为西方文明带来福音,正日益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新思想”有哪些?分析这些思想当时在欧洲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著名西方作家群体,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有切肤感知和体验,他们已经反反复复亲尝过资本主义这个梨子,他们所说梨子的滋味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真实可信的。巴尔扎克曾说:“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书记员。”
              (2)巴尔扎克的作品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在巴尔扎克看来,“梨子的滋味”是什么?
              材料三  西方现代主义作品是“疯狂的时代鞭打出来”,“世界是一场恶梦”,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精神世界比作万物枯死的“荒原”,荒原里也有人,但是死去的幽灵,是“快要死了的活死人”。
              (3)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该流派出现的背景可能与20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有人认为,20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正在走向崩溃,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四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发表了宣言,宣言中说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4)材料四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9. 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文明对话的过程。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
              【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主题二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主题三  西学东渐】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三种观点:
              甲、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乙、认为甲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丙、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指出材料中甲、乙、丙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
            • 10. 近年来,中国在对外交往和宣传中,频频出现“中国形象”的词语。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形象”有不同的含义。
              启蒙时代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2)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先后设计了各种救国方案。请列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三个典型事例。
              近代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958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 0-19 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⑤敌对时期(194 9-19 72)
              (3)简要分析材料中的第④个阶段形成的政治原因。(3分)

              (4)上图反映了少数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误判,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到中国经济的牵制。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