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是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史实
              清末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
              1902年,枣庄中兴煤矿公司煤炭年产量增至106232吨,炼焦7753吨,销售煤炭80000吨,创造了开办以后的产销最高水平。1908年,“华德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华总办张莲芬在全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毅然不再招收德股,注销“华德”字样,取消洋总办。
              民国1913年,枣庄中兴煤矿南大井建成投产,开始用机器采煤,煤出口增多,主要销往日本。中兴煤矿公司建成枣庄地区第一座发电厂。
              建国后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58年,枣庄煤矿由公私合营转为国营。
              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它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任选表格中的一个时期,结合其中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史识”推论。
            •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69年明治政府向美国、荷兰等国提出了修约要求,但遭到拒绝。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井上因过度对外妥协,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
              --摘编自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等
              材料二  清政府在要求修约收回权益方面也做了一些事情,但进展甚微。1917年8月,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并宣布中国与德奥两国订立的所有旧条约一律废止。1919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要求。1925年五卅反帝运动发生后,北京政府发起“修约”运动,向各国驻华公使团提交了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照会。1927年1月,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实现了关税自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日两国在修约历程中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日本相比,中国的修约历程有何特点?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
              (3)纵观中日两国修约过程,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
            • 3. 春秋战国与明清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面对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孔夫于称之为“礼崩乐坏’,郭沫若称之为“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叶文宪《论吞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拔地变化”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以下是美国史学家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目录(节选)
                  第一幸“近代中国”的概念
                  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
              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
              第一编 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第三章 政治和经济体制
              3.1政治结构
              3.2经济制度
              第四章 社会和思想状况
              第五章 对外关系
              5.1西欧人的来临(地理大发现,探险家、商人、传教、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
              5.2俄罗斯的推进
              第六章 国运逆转:由盛到衰
              第二编外患内乱(1800-1864年)
              第七章 广州贸易体系
              第八章 鸡片战争
              (2)1600-1800年,作为传统制度的延续,中国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加以概括
              (3)据材料二第五章,对“近代中国”开端这一问题的认识,你认为作者的研究视角是什么?依据材料5.1加以说明。
            • 4. 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政治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观察下列影响政治发展的组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相关史实,论述这些组件是如何影响政治发展进程的.(要求:史实准确,结论合理;论述的组件要求至少在三个以上.)

              注:社会动员主要指新兴社会群体力量的聚合.
              --据(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整理.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这明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皇帝内廷的幕僚,包括宦官、外戚或宠臣,常常借君权夺取相权。从汉到清,……终究皇帝是专制的君王,臣僚对皇权还是无可奈何的。---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中国古代君主制度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一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理由。
                   材料三: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
              ---吴晗《历史的镜子》(原载《云南日报,1943年》)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近四十年来”中国有哪些重大事件“攻击君主政体”?
                   材料四:古希腊时期希腊人把专制政体看成是带有非希腊特征的一套体制,亚洲人习惯的王权形式。18世纪欧洲政治思想讨论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专制政体,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20世纪50年代,视中华帝国为“专制政体”成为西方学界的流行观点。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四中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原因。
            • 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后中国人“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主要表现在(  )
              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引进机器创办近代工业
              ③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④探索民主共和之路.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④
            • 7. “自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多次失败导致了屈服;多次对抗又表现了逼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材料反映出晚清当局者在十九世纪后60年
              (  )
              时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A.无所依傍和茫然自失的心理
              B.面对民族战争的矛盾心态
              C.民族抵抗意识的完全丧失
              D.传统意识支配下的排外心理
            • 8. 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在外接连不断、一个比一个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驱迫下,中国人迅速不断地、一次次变换择取更新的两方文明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化的主要三种模式
              模式说明
              ①“冲击-反应”模式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其近代化运动的历史。
              ②“侵略-革命”模式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起而反抗的革命史。
              ③“早期启蒙”模式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具有近代人文主义性质的启蒙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两种近代化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在推动近代中国进步方面的表现。
                 材料三从影响方面看,19世纪西方的冲突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19世纪中国虽然在向近代化转型,但真正的近代化却“遥遥无期”?
                 材料四 近代前期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示意图

              (4)以材料四我国政治文明的演变为例,分析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呈现的特点。
            • 9. “自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盖东南以大海为界,形格势禁,尚易为功。西北则广莫无垠,专恃兵力为强弱……以言防,无天险可限戎马之足;以言战,无舟楫可省转馈之烦。”左宗棠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
              (  )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阿古柏对新疆的侵略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1 883年德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布工伤赔偿法,1 889年又实行老年与病残强制保险法。这一系列社会保障立法影响巨大,紧接其后,一系列的欧洲国家,如英国、奥地利、丹麦、挪威、芬兰、意大利、法国、瑞典等国家的社会保障立法都纷纷出台,有些美洲国家亦接踵而起。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空前迅速发展的时期。
              --任一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概要》
                  材料三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为中国近代社会立法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社会保险的理念已经传入中国,政府劳工立法中也已出现“劳动保险”的概念及有关劳工保障的条款;从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是中国近代社会立法的发展阶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颁行有《慈善团体监督法》《救灾准备金法》《强制劳工保险法草案》等法规,这表明当时的社会立法已开始迈上了现代化门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国民政府社会部的成立为转折点,中国近代社会立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民政府颁布了《社会救济法》《职工福利金条例》等社会立法,并最终确立了《社会保险法原则》,为构筑中国近代社会保障法制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代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研究(1912-1949)》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张。结合孔子的儒家思想分析其社会作用。
              (2)对比以上三则材料,指出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显著不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保障立法不断发展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