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鸿章以一词臣,总握兵戎,转战四方,参于机要……诚满清一代汉人中之不可多得者也。然进溯其源,则此聊聊之荣禄,亦时之所赐,若移时而生,鸿章即将以词臣终其身,岂复能轰动一世哉?” “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捕直,偷一畴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龄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折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游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
              (李鸿章)“盖代之勋名,自中日战争没。”(其)“失机者固多”,(但)“日本三十年来刻意经营,上下一心”;“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J洲之私事者然”,(从未有人)“筹一饷出一旅相急难”。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以一人而战一国”,“虽败亦豪哉!”
              --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1901年)(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梁启超对李鸿章评价的主要因素。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严复与梁启超都是近代中国具有极大影响的宣传家,在维新变法时期,由梁启超担任主笔的《时务报》与严复创办的《国闻报》南北呼应,作为同业,他们二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政治上的一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等人仍然坚持君主立宪,走改良主义道路,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极为恐惧。辛亥革命爆发后,梁启超认为中国需要循序渐进,而袁世凯当初的民国是比较符合梁启超理想的。所以民国初年他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但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扼杀了梁启超的政治理想,梁启超于是转向倒袁。而严复在戊戌政变后继续固守自己的立宪主张,甚至在二十世纪初参加了为袁世凯复辟做鼓吹工作的“筹安会”。……在袁世凯帝制复辟发生之前,严复对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贡献,基本上持肯定态度。他曾致信梁启超说:“连日晤谈甚欢,引为平生快事。近年来,国家多故,朝野不宁,然治之之道,确如老弟所言,必先安内固本,尔后方克对外。”经过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等一连串重大变局之后,严复由于政治上的孤立,加“以肺疾缠绵,几于闭门谢客”,使他日益限于保守落伍,其间也自然关涉那些与他有过一定关系的人和事,而对梁启超的议论与评判尤多。晚年严复依然承认,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梁启超确实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他曾写道:“吾国自甲午、戊戌以来,变故为不少矣。而海内所奉为导师,以为趋向标准者,首屈康、梁师弟。顾众人视之,则以为福首,而自仆视之,则以为祸魁。……今夫亡有清二百六十年社稷者,非他,康、梁也。”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严复与梁启超“保持着政治上的一致”的重要史实。
              (2)依据材料,指出严复对梁启超历史地位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 3.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宋教仁(1882~1913)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教仁主要经历简表
                  1902年,与黄兴等共同成立华兴会
                  1904年,计划在长沙起义反清,事泄未遂,潜赴日本
                  1905年,支持刷、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创办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抵达武昌,参与起草《鄂州临时约法草案》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起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7月因不满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辞职。
                  1913年,领导国民党获中华民国国会压倒性多数席次,3月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材料二  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理论特色集中体现在法制思想上,把制定宪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视为建立共和制度的根本。这正打中了袁世凯的要害,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若以武力反抗,无异于自杀;袁可倚军事优势对革命党人以“违反法律”罪名予以镇压,革命党人反将处于孤立无援和造反作乱的被动地位。他的思想符合当时中国的革命实际,这避免了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不必要的牺牲。
              --刘芳甄红卫《宋教仁政治思想研究综述》
              (1)据材料一,说明宋教仁主要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的特点和作用。
              (3)分析宋教仁的民主宪政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咸丰八年(1858年),郑观应(时年16岁)应童子试未中,即弃学从商,十年(1860年)进入英国人傅兰雅所办的英华书馆夜校学习英语,并对西方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同治十二年(1873年),郑观应参与创办太古轮船公司,同时还投资于实业,先后参股于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造纸公司、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并纳资捐得郎中、道员衔,与李鸿章等洋务派大员也交纳日深。
              光绪六年(1880年),编定《易言》一书,主张采用机器生产,加快工商业发展,鼓励商民投资实业,鼓励民办开矿、造船、铁路。主张“轻税以广去路”“重税以遏来源”的保护性关税政策。还大力宣扬了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应实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一部体现他成熟而完整维新体系的《盛世危言》问世。《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酊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洋务干将张之洞读了《盛世危言》以后评点道:“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之统筹全局择精语详”。“上而以此辅世,可谓良药之方;下而以此储才,可作金针之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郑观应的思想形成的原因。(6分)
              (2)张之洞在点评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时,使用了“上而以此辅世”“下而以此储才”两句话,谈谈你对此话的理解。(9分)
            • 5.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运动主将,有“中国商父”之 称。盛宣怀一生创造了 ll项“中国第一”: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 商局;1880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 火轮公司;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垛渐发展为真正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一-卢汉铁路;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 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 字会;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
              材料二   1910年初,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政策,下令将已经 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 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盛宣怀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燃 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从去世那一天起,盛宣怀就成为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对盛宣怀的评价:“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鲁迅对盛宣怀的评价:“卖国城、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摘编自新京报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盛宣怀的主要活动。(不得抄袭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盛宣怀。
            • 6.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运动主将,有“中国商父”之称。盛宣怀一生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1880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垛渐发展为真正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一-卢汉铁路;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
                  材料二 1910年初,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政策,下令将已经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 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盛宣怀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燃 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从去世那一天起,盛宣怀就成为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对盛宣怀的评价:“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鲁迅对盛宣怀的评价:“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摘编自新京报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盛宣怀的主要活动。(不得抄袭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盛宣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