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 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想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员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和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4分)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6分)简要说明该段材料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2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政治主张?(6分)

              (4)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3分)

               

            • 2.

              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

              A.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B.对外赔款量(单位:千万两)
              C.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
              D.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
            • 3.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 4.

              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
            • 5.

              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其政体是

              A.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C.人民民主专政
              D.多党执政的联合政体
            • 6.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 (   )

              A.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C.孙中山改旧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D.孙中山有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 7.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 8.

              袁世凯在清帝退位之后致南京临时政府的电报中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1912年5月,有记者向孙中山问道:“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中山明确回答:“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孙中山说袁世凯“鼓动共和久矣”带有一种故意推举的成分
              B.袁世凯积极拥护辛亥革命
              C.意味着袁世凯彻底转变成真正的共和主义者
              D.革命党人没有认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真面目
            • 9.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经济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显示了

              A.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B.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 10.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9月29日中央电视台播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幸福是什么?”其中一位务工大哥平静回答“我姓曾”网络爆红。幸福是什么?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根据下列表格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时代

              幸福观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

              现在

               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梦,成为现在国人的幸福观。“中国梦”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夙愿。国人纷纷争做最美中国人,“中国梦,我的梦”成为2013 年以来的流行语 。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幸福观形成的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现代社会幸福观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当代这种社会幸福观的看法。(2分)

              (4)“中国梦,我的梦”出现的背景是什么?(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