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观察下边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严复《天演论》手稿     陈独秀与《新青年》杂志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 2.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益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

              A.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 3.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 4.

              (13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1883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材料二  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材料三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写道:“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请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4分)

              (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4分)

              (3)依据材料概括陈独秀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主张的历史意义。(5分)

               

            • 5.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6.

              (2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你会选择哪些资料作为研究孔子的史料,并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   1916年秋,康有为请政府于宪法中定孔教为国教。陈独秀连加痛驳,谓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的因缘,孔子提倡的道德礼教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他的伦理学说与共和立宪政体相违。此后,李大钊、吴虞等人也对礼教进行了大力批判,胡适还提出了“打孔家店”的口号。

              ——据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待孔学的态度(2分),概述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8分)

              材料三    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本身,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古代思想文化对今人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则,举例说明当前我们应如何对待儒家文化?(8分)

               

            • 7.

               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国的政治问题时,大家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社会的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   )

              A.传统的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
              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D.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 8.

              严复因少年丧父,家道中落而考入福州船政大学学习轮船驾驶:詹天佑因家道贫寒而加入清政府第一批留学生的行列。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A.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B.重孔孟之道,视科举为正途
              C.西方科学技术仍被歧视
              D.维新思想日益传播
            • 9.

              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发展,决定了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快速多变。下列属于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是

              A.“事事师法西人,以逐彼奇技淫巧之小慧,而失我尊君亲上之民心也。”
              B.“变其甲不变其乙,举其一而遗其二,枝枝节节而为之……必至无功。”
              C.“昨天犹专制,而今日已共和……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
              D.“然则今日昌言起革命军者,其结果,小之则自取灭亡,大之则灭亡中国。”
            • 10.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天地之间,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                                   ——唐·崔憬《周易探元》

              材料二: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若夫言主中学而以西学辅所不足者,骤而聆之,亦若大中至正之说矣。措之于事,又不然也。往者中国有武备而无火器,尝取火器以辅所不足者矣;有城市而无警察,亦将取警察以辅所不足者矣。顾使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是辅所不足者,果得之而遂足乎?有火器遂能战乎?有警察者遂能理乎?此其效验,当人人所能逆推,而无假深论者矣。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体”、“用”的含义及地位。(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的观点。(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观点的时代价值。(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