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谈及中法建交问题是,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说,两国建交“只是如实地承认世界而已……目前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据此可知(  )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进入到新阶段
              B.欧洲一体化进程需要中国助力
              C.建交是冷战格局下中法的理性选择
              D.中国的大国地位已被普遍认可
            • 2. 材料
              1945年,日本人宣布投降前夕,美苏两国在波茨坦会议上达成协议,以北纬38°线作为美军与苏军受降区域的临时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也只对美苏两国在接受日本人投降期间有约束力,而对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政治势力根本不具备任何约束力;北纬38°线更不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政治势力的合法分界线。
              只有主权国家之间,才存在“侵略”与“被侵略”的可能性。当时,李承晚集团根本不承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主权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同样不承认李承晚集团统治下的朝鲜半岛南部是主权国家。不管朝鲜半岛的任柯一方向对方采取军事行动,都属于内政;不管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武装力量打到朝鲜半岛的任何部位,也都属于内战范国。所以,在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政治势力之间根本不存在谁侵略谁的问题。
              --《驳斥朝鲜战争“北方俊略南方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半岛“三八线”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驳斥朝鲜战争“北方俊略南方论》一文的写作意图。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以上材料均选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 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二、三指出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 4. 1947-1948年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发行新货币。苏联针锋相对,也发行了新货币并封锁了西方占领区通向西柏林的通道,从而引发第一次“柏林危机”。苏联这一做法(  )
              A.表明苏联掌握战略优势
              B.造成了北约与华约的全面对峙
              C.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D.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 5. 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原子弹首次爆炸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
              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
              C.美苏两极格局局面正式形成
              D.“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 6. 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外交的干涉
              C.美中两国社会制度的差异
              D.美国对华采取敌视和遏制政策
            • 7. 1962年赫鲁晓夫曾向肯尼迪建议“我们同意从古巴撤出您认为是进攻性的手段……美国代表需要声明:美国方面考虑到苏联的安全和焦虑,将从士耳其撤出自己的这种手段。”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
              A.发生时美苏两极格局尚未确立
              B.是苏联处于美苏核力量对比中不利地位下的一次争锋
              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
              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 8. 图为美丽《时代周刊》1962年8月刊的封面,反映了柏林墙给德国人民造成的苦难。柏林墙有一个美丽的代号“中国长城第二”、关于长城和柏林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设施,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
              ②长城是中国古代国家分裂的标志,柏林墙是现代德国分裂的标志
              ③长城为抵御游牧民族的铁骑而建。柏林墙为阻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筑
              ④长城和柏林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的象征。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 9. 外交是一个国家、城市或组织等在国际关系上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建立能够满足彼此需求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对此观点进行评论。(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超过250字。)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
              冷战期间,美苏双方将争夺限制在除直接战争之外的领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鉴于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灾难和沉痛教训,鉴于核武器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美苏两国谁也不愿意再挑起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导致两国的同归于尽乃至人类的毁灭,竭力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已经成为双方领导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就维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的局面……因此,美国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把冷战称为“长和平”,也有人称之为“冷和平”,认为“尽管冷战是危险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冷战为这个世界提供了缓和”“冷战体系为世界提供了和平和安全,尽管存在核均势威摄。”
              ------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评述材料中关于冷战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