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子等。这主要反映出(  )
              A.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 2. 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是(  )
              A.中山装
              B.马褂
              C.长袍
              D.绿军装
            • 3.

              (28分)“文明”一词,古今有不同的内涵和寓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人的价值判断里,“文明”也指“文治教化”。“文明”一词……其核心内涵都在于“文”,以“文”为体,以“明”为用,文明即以文教化……那么,“文明”之意义何在?北宋石介作了很好的回答:“三纲,文之象也,五常,文之质也……尊卑有法,上下有纪,贵贱不乱……风俗归厚,人伦既正,而王道成矣。”

              ——《19世纪中叶前中国与欧洲的“文明”观念》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北宋人石介“文明观”的出发点,联系相关知识指出其思想基础。(6分)

              材料二  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都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如刘姥姥初入大观园,手舞足蹈,忘其所以狂喜,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

              ——摘自《论文明第一要素及中国不能文明之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归纳近代部分国人眼中“文明”的表现。(6分)

              材料三  西人百年以来,民气大伸,遂尔勃兴。中国苟自今日昌明斯义,则数十年其强亦与西国同,在此百年之内进于文明耳……地球既入文明之运,则蒸蒸相逼,不得不变。不特中国民权之说既当大行,即各地土番亦当丕变(大变)。其不变者,即澌灭(消亡)以至于尽。

              ——1897年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

              (3)材料三体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思想观念?结合相关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8分)

              材料四  有一出话剧(《文明人·第一幕》公演于1914年11月),其主角贾人俊在国外游学数年……在他看来,“外国都是些文明先进国……凡事都有要从学习文明国入手,哪怕只学得一点皮毛,横竖比咱们的骨格还强得多”……贾氏的妻子聪娘说:“中国不及外国的地方,并不是专门学一个文明的形式就可以了结的”。

              ——罗检秋《清末民初知识界关于“文明”的认知与思辨》

              (4)对于贾氏夫妇的观点,你的看法如何?(结合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相关史实为例作答)(8分)

               

            • 4. 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中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这主要表达了作者(  )
              A.对社会物质生活中的媚外倾向的批评
              B.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传统的痛恨
              C.对统治阶级攀比浮华的风气的鄙视
              D.对传统士大夫空谈误国的反思
            • 5. 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护国战争打响了!”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
            • 6. 开放性试题:
              材料:
                                                   旧习难改
              本月十四日(指1907年1月27日)下午5时,有陆军部某大臣自天津乘火车晋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莅止,而一种媚气自生,身不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请大人安。”某大臣以其为巡警兵也,似不甚介意,但颔之而已。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大公报》1907年2月3日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大公报》中所反映的现象?谈谈你的感想。
            • 7.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 8. 在急剧变革的20世纪前期,由于受到外力的冲击,在各种力量的影响下,使得大连的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连是新兴城市,由殖民者“一手打造”……受外来文化影响,大连人逐步接受新式礼仪,一些封建的仪礼如跪拜、请安等代之以握手、鞠躬。“老爷”“大人”等称呼被废除,“先生”、“小姐”等新式称呼已十分盛行。
              材料二  东北地区……主食为玉米、高粱、小米。随着殖民者的入侵……特别是日本侵占大连后,大量的日式料理店鳞次栉比,发展速度惊人。至“九•一八”事变前,大连全市就已有日本吃茶店100余家。日本寿司、生鱼片等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
              材料三  神道,是日本固有的宗教。崇信神道被日本当局视为最重要的民族精神支柱。……1944年在旅顺修建了“关东神宫”。强迫当时的中国人举行各种典礼时,人们必须遥拜日本的“皇太神宫”。就连男女青年结婚,都要逐渐采取神前结婚的方式。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前期大连社会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大连居民社会生活变迁呈现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大连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哪些启示?
            • 9.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如图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 10.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