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某收藏者收藏的一张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月的结婚证书,这张结婚证书反映出当时(  )
              A.社会婚姻呈现守旧特点
              B.社会风俗呈现中西合璧趋向
              C.国际政治形势影响民俗
              D.国共对峙对民俗有巨大影响
            • 2. 20世纪末,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时装“中国风”的出现反映了(  )
              ①返璞归真的文化现象       ②经济全球化的加强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④服饰受政治生活的影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3. 为了使学习历史更富有趣味性,我们可以试着飞越时空重建历史。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杭州,下列情况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
              A.中国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举办婚礼
              B.长袍马褂是男子的通常服饰
              C.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D.改良的旗袍成为女性普遍的日常着装
            • 4. 1902年,天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要求女子:一不能缠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三要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广告反映了(  )
              A.西式婚礼受到推崇
              B.女子已普遍获得教育权利
              C.缠足的现象已消失
              D.辛亥革命推动了婚俗变革
            • 5.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人认为:“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其原由为:“盖耳目不新,则精神不振,主持不彰,则趋慕不一”。康有为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故“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摘自刘力《衣冠之制的解体:中国传统服饰的近代化》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列宁装等,“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女孩子喜欢穿俄国风情的“布拉吉”。1978年以来,人们服装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和连衣裙开始流行于市民的生活中。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旗袍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服装在全球受到注目和尊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改易服饰”的核心思想。
              (2)20世纪50年代“列宁装”的流行反映出新中国在外交方面、社会经济方面各有何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服饰变化的原因。
            • 6. 材料一 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材料二 1852年,“英国的其他任何地方,甚至是论都,都可能没有像曼彻斯特一样,展现出如此富有吸引力的世界工厂。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的商业和制造业地位。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镇,乃至世界鹤立鸡群了。它的工业产品机会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没有人知道这次流感的源头,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1919年中期消失,但它消失时,这场破坏力极强的流感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 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美)杰里本特里《新全球史》材料四:1918年12月美国人乔治到达上海之后看到的部分现象,如表:
              领域现象
              服饰长袍马褂、中山装、旗袍、西装
              餐饮中餐馆、西菜馆、西式茶室
              住宅庭院式平房、里弄住宅、花园洋房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曼彻斯特人”主要指哪个社会群体?判断依据是什么?“曼彻斯特人”工业产品的输出给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概括材料三中划线部分文字所反映的这次大流感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述现象呈现出的特征及原因。
            • 7.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反映的是

              时期

              所送的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俱、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A.传统婚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妇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C.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
              D.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提高
            • 8.

              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18分)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材料一  如图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 (4分)

              (2)在材料一中,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4分)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4分)

              (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 9. 作为高中生,我们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下列课题,高中生可以作为选题并且可能取得实际研究成果的是
              A.卡拉OK唱出时代变迁
              B.广义相对论对于宇宙演化观测的作用
              C.儒教影响中的祭天封禅传统
              D.项羽火烧阿房宫是误传吗?
            • 10. 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