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 2.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了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

               A.整顿吏治         B.轻徭薄赋       C.精简军队         D.限制“恩荫”

               

            • 3. 【题文】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体现了“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思想的有
              ①青苗法 ②农田水利法③方田均税法 ④市易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 4.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青苗法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发遥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摘自《宋会要辑稿·食货》
              材料二: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原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
              摘自《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三:苏轼说:“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援救民之田,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重法不可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非理之费,及其纳钱,虽富家不免违限。”
              材料四:熙宁二年诏书,(青苗钱)务在优民,公家无所利其入。今乃乡村自第一等(富裕人家)而不皆(被迫)立借钱贯百,官借一千,令纳(归还)一千三百,则是观放息钱,与初“抑兼并,济困乏”之意绝相违戾,欲民信服,不可得也。
              摘自《韩魏王家传》卷8
              回答:
              概括变法派和反对派关于青苗法争论的观点及反对派的阶级实质。(6分)评述反对派对青苗法的攻击。(5分)
            • 5. 【题文】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可能引起大商人激烈反对的是
              A.农田水利
              B.募役法
              C.市易法
              D.保甲法
            • 6. 【题文】历史上改革往往因专注救治前朝制度之弊,忽视了新创制度存在的潜在危害而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以下各项突出说明这一点的是
              ①北宋军事改革②北宋财政改革③王安石募役法④商鞅按军功授爵⑤唐实行募兵制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 7.
              【题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发生的历史背景有什么不同?分别简述这两次变法在富国方面的措施。并概括指出两次变法性质的不同点和历史作用的相同点。谈谈有何启示?
            • 8. 【题文】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思想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以下各项变法措施反映了这一思想的是  (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青苗法
              D.将兵法
            • 9.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   鞅
              (宋)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材料二】“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王安石
              【材料三】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回答下列问题:
              ⑴王安石和商鞅有什么共同点?
              ⑵材料二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⑶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代以前人一般都认为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而材料三给予了高度首肯,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 10.
              【题文】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宗熙宁元年……执政以河朔早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串。……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 (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一一《宋史》
              材料二 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卖入官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除请,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送纳价钱,若半年纳即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秉政……后人但言其……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士心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日而史。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一一《日知录·宋世风俗》
              (1)材料一中王安石对于"国用不足"的分析是否准确",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在当时能否实现?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什么措施,该措施主要是针对什么现象实施的,效果如何?
              (3)材料三对于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你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