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07年《大公报》有一则报道:“(某日),有陆军部某大臣自天津乘火车晋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莅止,而一种媚气自生,身不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请大人安。’……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从中可以投射作者对此事的态度是

              A.赞同鼓励,大力提倡
              B.客观报道,不偏不倚
              C.嗤之以鼻,实则反对
              D.司空见惯,不以为奇
            • 2.

              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公司号召民众乘坐,并提出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这表明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C.上海市民接受新事物快
              D.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了
            • 3.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得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这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并把新居装潢成欧美风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的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并经常观看胡蝶,阮玲玉等影星主演的国产影片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坐有轨电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京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 4.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嘉庆《大清会典》(卷12)的规定:“凡荒政十有二:……四曰发赈;……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的原因。

              材料二 从冰心回家看民国春运

              1929年12月14日,农历十一月十四,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冰心准备从北京回家过年。……她接到了父亲发来的电报,得知母亲病重,急于回去照顾病母;当时是国民党执政,国民政府继北洋政府之后,又开始了一轮废除农历、取消春节的运动,年假只在元旦时放,到了除夕和大年初一还要照常上班,最多只象征性的给两天假期,冰心要想跟父母过一个团圆年,是不能等到除夕才回去的。……

                    12月14日一大早,冰心就给旅行社打电话,要求代买一张从天津去上海的船票,人家告诉她:这几天回上海过年的人特别多,所有的舱位都卖完了,最快也得等到19号才能有票,而且还是最差的四等舱。冰心斩钉截铁地说:“无论如何,我是走定了,即使是猪圈,是狗窝,只要能把我渡过海去!就这样订下了19号的船票。然后她又去火车站买好了去天津的火车票。

                                  ———摘自2013年02月12日羊城晚报【微博】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1929年民国社会生活主要有哪些变化?作家冰心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准备回家过年,说明民国时期交通处于什么状况?

              材料三  1949年时,中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几乎没有重工业;1952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35.5℅;到1957年,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提高到了48℅.

              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材料三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应汲取的教训。

            • 5.

              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主张婚姻自由
              B.坐火车、汽车出行
              C.发电报打电话
              D.用电脑上网聊天
            • 6.

              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个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
            • 7.

              “中国传统交通方式以自然力为动力造成流动困难,这一方面限制了人们流动范围,形成安土重迁的传统;另一方面形成交通特权和等级性,流动多为官、士、商,国家设官道、驿站、舆轿等级制度。开口通商后,西方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清末民初时已经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大众化、公共化长途交通网和城市交通体系。”材料表明,中国近代交通方式的变革

              A.使中国对外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
              B.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促进中国交通在城乡的均衡发展
              D.冲击了社会等级和特权制度
            • 8.

              上海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如果要给以下老照片设置一个主题,确切的应是

              A.传统与现代的对立
              B.保守与激进的冲突
              C.趋新与滞后并存
              D.全盘西化
            • 9.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请你解答如下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问题:

               领域

                 表现

                 服饰

               长袍马褂、    ①    、旗袍、西装

                 餐饮

               中餐与   ②    

               交通工具

               马车、人力车,电车、汽车、火车、轮船和    ③   

               通信工具

               邮政通信、   ④    、电话


              (1)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2)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近代交通与通信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10.

              1924年l2月,北京开通有轨电车。民间竹枝词写道:“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能够印证新式交通工具

              A.取代了原有的出行方式
              B.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