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美国是一个年轻而又强大的国家,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  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原因。
              (2)材料二中“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它与过去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克林顿执政时期“大胆、持久试验”指的是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的强大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 2. 粮食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历史上各朝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和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的粮食作物的遗存。                                             --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我国粮食产量表:(以下数据均来自统计年鉴)
              年份1959196119781984
              粮食总产量(亿斤)3400295060008000
              人均约(斤)500440580800
              材料三  为了解决农业危机,提高农产品价格,罗斯福政府只得采取大规模毁灭农产品的办法。1933年,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二十多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
              --历史必修②《历史纵横》材料四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不断走高。特别是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为此,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等一系列措施。
              --摘编自《2011年全球输入型通胀压力及物价调控情况分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远古时代的粮食作物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1959-1961年和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解决农业危机的做法,并指出材料三、四中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目的共同之处。
            • 3. 比较学习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耕稼劝,则农业崇,而弃本逐末者不得纵。由是,赋税可均而国用可足。”
              --【明】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
              亚当•斯密认为,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摘编自《工业先声》
              (1)材料一中两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分析说明其中一项政策在政治方面的影响。
              材料二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农庄的播种结构、播种面积、牲畜种类数量、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
              材料三  1933年美国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凡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同时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
              --摘编自《政府对农业的“哺育”》
              (2)据材料二、三归纳苏联和美国在农业调整举措上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分析其本质区别。
              材料四  (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五 亚洲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
              1
              3
              ,各国要想维持现有经济增长水平,内部基础设施投资平均每年需8000亿美元。现有的多边机构(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每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国家的资金约为200亿美元。私人部门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的项目较难。亚洲经济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不能很好把高额存量资本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共同决定成立该行。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已是首屈一指,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
              --据中国新闻网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实行材料四中政策的原因。结合材料五,谈谈中国倡导设立“亚投行”的现实背景。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自然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五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结合材料二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2)材料三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苏俄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
              (3)材料一和材料四相比,在农业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
              (4)分析上述五则材料,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的经济政策。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52年-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粮食棉花原油
              1952年1.63亿吨130.4万吨135万吨6.6亿吨44万吨
              1956年1.92亿吨144.5万吨447万吨11.0亿吨116万吨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56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经济(政策)因素。
              材料二

              (2)材料二中①所示阶段粮食产量变化的政策因素是什么?材料②③所示阶段苏俄(联)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并分析其特点?
              材料三  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新的法案除了继续实施耕地面积消减计划、控制农业产量外,还建立了农产品常平仓,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农业调整法》的主要目的。并分析《农业调整法》在当时所起的积极作用?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农庄的播种结构、播种面积、牲畜种类数量、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苏联出现了严峻的农业形势。
              (1)根据材料,概括1953年苏联出现严峻农业形势的原因。
              材料二  1933年美国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凡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同时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
              --摘编自《政府对农业的“哺育”》
              (2)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农业调整局的举措反应的实质。其效果如何?
              材料三  1978年11月,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79年1的粮食总产量就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的总和。1985年1月,中央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约瑟特•施琳说,中国向世界证明一代人的努力就可打败饥饿。
              (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用一代人的努力可打败饥饿”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在农业建设中你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 7.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引自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把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振兴联在一起考虑,强调“如果农村人口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购买鞋子、衣服、汽车,那么工业中心也要受苦”。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1950年前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分别是指什么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做法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现象产生的根源。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 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经济危机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而产生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材料二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是通过什么措施“应付危机”的?
              (3)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特点?
            • 9. 世界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探寻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以下三次改革都力图将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请依据表格中内容填写以下空白处
              三次改革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作用
              罗斯福新政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恢复,稳定苏维埃政权,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欧洲福利国家建设开始起步,20世纪初美国也出现限制垄断自由  发展的进步运动,但是,整个社会仍然以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为根本,社会平等被忽视,结果,  不仅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面对如此深刻的危  机。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罗斯福和凯恩斯等人,提出了拯救和改造资本主义的措施和  思想,这就出现了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罗斯福新政,“新政”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罗斯福在演说中,把传统的信教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改为新的四大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盛行的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要修正。……国家通过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限定被雇佣者的最低工资,承认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社会立法。
              --摘编自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材料二 1987年6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全新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  主要是:企业将从单纯的计划执行单位变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拥有相应的权力,也承担相应的责任,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取消指令性计划制度,打破单一的计划调节格局,充分发挥商品货币关系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企业摆脱对上级主管机关的行政依附。国家对企业的活动从直接控制转为间接控制,即从下达指令性计划任务的直接干预转为靠协调经济利益加以引导;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管理各种利益和通过各种利益进行管理。……由于困难重重,经济改革难以奏效。--摘编自许新等《超级大国的崩溃》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修正“盛行的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材料二中,苏共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3)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
            0/40

            进入组卷